集体备课莫走样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曹公奇
近几年,教师集体备课风靡一时,许多学校甚至将集体备课常态化了。
集体备课涉及事前准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修订提纲、撰写教案等环节。如果每一节课都通过集体备课来进行,从精力和时间上看,对教师来说都不太现实,于是 “分工备课、集体共享”的方法很快蔓延到许多学校。
目前许多学校将这种方式当作制胜法宝,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分工备课、集体共享”的备课方式,害莫大焉。
其一,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易于养成不读书、不钻研、随大流的不良习惯。试想,一学期中大部分的课文不是自己研读解析的,教案或导学案不是自己动脑、动手编撰的,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长此以往,这些教师恐怕是离开教参或别人的教案就不会上课了,哪里还谈得上专业发展呢?
其二,容易扼杀教师的个性,形成“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案或导学案,听起来很美丽,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会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没有了自己的个性,教学缺少独特的风格,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厌烦。
(《中国教育报》 曹公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