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标签:
教育历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产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必须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和必要的技能掌握等内部条件,以及必要的物质设备、组织领导等外部条件都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一、培养创新能力,拓展创新思路
1、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营造创造性思维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1)实施问题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驱力,诱发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2)组织课堂讨论,提倡研究性学习。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通过议论亦可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够创造一种适于激发发散思维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2、鼓励拓展思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1)教师要善于设疑,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内化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内化,需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2)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指点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在探究问题时那种“违反”常规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和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
3、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提高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广阔性、深刻性和预见性等特征。(1)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要在积极的思维之中培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点燃学习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随机应变,能迅速改变思维方向和扩大思维范围。从历史课来说,主要是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技教学,激发兴趣
1、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综合了以前其他媒体的功能,如投影、录音、录像等,使教学信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显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1)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2)视听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官渡之战”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始末给学生以初步的认识,随后可选择表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的音乐或战斗的呐喊声的录音带,边放录音边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听着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所做的精采描绘,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此举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对学生加深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三、生动具体,再现情节
1、再现“历史情景”,激励学生探索问题。(1)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应该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出发,坚持史论统一的原则,抓住教学中的实质问题,利用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学习兴趣。(2)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现实是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或已经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2、生动具体讲解史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1)故事化、通俗化的讲述。例如在讲述皇帝和尧舜禹的传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据史实向学生讲述“三皇五帝”的故事。通过描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2)把历史现象同一定的历史背景、环境联系起来。历史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遥远的,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把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社会环境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拓宽想象的时空,这对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历史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丰富教材内容,扩大知识范围。(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解”。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根据已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走入历史”,挖掘兴趣的深刻性。所谓“走入历史”,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进入角色”。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扮演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结论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教师可在论战结束后,将辩论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此法对于学生不断巩固加深已有的兴趣,提高兴趣的层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介绍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在用法。教师只有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勇于学习、勇于创新,方能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