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程如何评价学生

(2022-04-01 20:41:1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如何评价学生

基于以上认识,对语文课程评价作以现: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关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关于日常活动的评价;关于终结性评价的建议。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现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评价的尊重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情感的表达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在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去掉教师的尊严与权威。教师不要靠“长者”的身份压制学生,应以亲和的情感,慈爱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然生成敬佩感,信服感,信赖感。对于个性极强、节外生枝的学生,要学会宽容,利用集体的道德标准使其自我调整。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允许学生针对教师提出修正意见。

2、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激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向上。儿童处于集体的活动中,他们喜欢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开展活动。教学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在语言方面,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教师可这样说:“你读的真好!”“你比老师读的还好!”“你能比他读的好吗?”。对学生问题的评价,教师可说:“你很会提问题。”“你真有见解!”“你很善于思考!”

在情态方面,如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手势等。在行为方面,如抚摸、拉手、奖励等形式。

3、评价的参与性。改变教师的单一评价,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和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语言是儿童化的,富有情趣。另外学生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倾听、合作、促进的过程,有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还要注意让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激励,促进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教师要尽量把评价让给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

二、关于学生作业的评价

作业是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基本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考核知识和能力作为重点,刻意的加重学生负担,教材有什么学生就写什么作业,忽视了创造性的作业,忽视了语文资源的开发,忽视了学习态度、习惯、情感的培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客观的分析现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敢于破旧立新,探索作业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

1、从评价的内容上看。

对不同作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既要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如有的学生对于书面作业,虽然知识运用得很好,但写字不工整,要给予指正;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好,但学习态度端正,要提出表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如研究性作业,是自己探究获得的,还是直接抄袭获得的。

2、从评价的形式上看。

改变单一教师评价的方式,提倡教师、自我、同伴、家长相结合,当然有针对性的,如对写字、朗读、作文可以这样进行。另外,全体参与式的评价,还要适度,因为每项作业,每次作业都这样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3、从评价的方法上看。

评价方法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既要有准确评价,又要有模糊评价;既要有口头评价,又要有描述评价;既要有分数评价,又要有等级评价;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教师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创造性,如有的教师让学生互评作业时,允许学生在作业上画表情图案,或写几句想说的话,学生相互传阅,兴趣很浓,这样促进了交流。

三、关于日常活动的评价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来自多方面的,日常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对学生日常活动的表现进形评价是必要的,这也是改变了过去以作业和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做法。

考核学生日常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内容包括学生的某项语文学习活动,其最终的成品如精选的作业、作文、读书报告、写字作品、日记、考核试卷、问题设计或解决方案、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等,总之是能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情况的材料。对学生成长的评价应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三结合。特别强调学生的相互评价,可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指派负责人轮流保管档案,负责整理、建议、评价等,教师做宏观调控,把平日的管理权给学生。对于评价要注重过程性,根据情况实际情况可采取周评或月评,评价方式尽量用描述性评价,客观的分析,以激励为主。

考核学生日常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二:建立学生活动跟踪卡。跟踪卡既有分项的又有综合的。分项的如: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活动参与、学习特长、活动作品等。综合的: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研究性问题等。跟踪卡还是体现学生自我管理为原则,多采用描述性评价。

无论是档案袋还是跟踪卡,操作起来都存在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尽量简化程序,科学管理,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

四、关于终结性评价(兼考试的改革)

课程改革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不要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不要做“严肃”的统一的命题,不要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关注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生命意义。考试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促进自我激励。

1、评价内容:由综合走向分项。

所谓综合是指过去把识字、词语、句段、阅读、作文归为一张考卷。这重评价具有不合理性,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他们的个性与特长不能仅凭一张考卷,来定性学生的成绩,例如对识字的考核,学生的识字量有差异,不能以考卷上的要考核的生字做标准,他们在课外可能还学会了许多生字。阅读能力不仅是针对某一文章的理解、品读、思辩、联想,还应包括自主积累的阅读材料和获得的感受。作文也要看平日的提高的过程,不是一道命题就能评价的。分项考核的好处是减少教师的主观评价,把考试内容选择权尽量给学生,另外减缓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因为分项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考核,重在尊重学生差异和特长,分项不统计总成绩,使学生失去横向的比较。

2、评价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过去一提到考试,就是把学生封闭起来,教师严格看管,严肃评卷。这不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是被迫的接受,其精神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考试的目的是促进他们的自我激励而不是在甄别,所以必须改变封闭考试的做法。例如对研究性问题他们可以合作,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问老师,可以求助他人,另外不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要让学生感到考试就像完成作业一样轻松。

3、评价方法:提倡教师、学生、家长三结合,强调在互动中评价。多定性的描述评价,少定量的分数与等级评价。终结性评价要与平时的作业、日常活动的评价结合起来,整理好材料,共同装入学生个人档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