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2022-03-19 17:25:23)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是班级的灵魂。开展班级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班主任常用的方法就是谈话。很多班主任和同学谈话,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不自觉地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者批评,或者教育,或者指点人生迷津,或者指出缺点和失误,感觉到自己尽到了职责。但有时学生并不领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因此,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有体会,浅谈以下几点望同行指正。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一、要了解学生, 有准备地谈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这个“数”,是指对情况的了解。了解是谈话的前提。谈心要知心,而心总是可知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心理接触。任何成功的谈话总是以对情况的了如指掌为基础,以心理接触为前提的。

因此,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矛盾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就没有针对性,甚至会越谈越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只有对交谈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达到谈话目的。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认为谈话最佳时机是: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以上仅是一般谈话需掌握的时机,碰到学生受到重大挫折时,谈话宜早不宜迟。

有人认为:“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谈话。

二、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谈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教育语言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看人下菜碟”。譬如,对领悟快、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一般宜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言词要含蓄、婉转,对胆小内向的学生,应化严肃于幽默之中,以班主任的态度、语气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个性强、脾气执拗的学生,则要“刚柔并济”,既不能让其任性,又要防止学生“顶牛”;对那些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学生,应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长善可以救失”,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

比如,在阶段性考试后,把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成绩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与后进生、学习成绩退步者谈心——发现闪光点: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来走路,树立自信心。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以“刚”克“刚”,促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看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心,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与失足生谈心——激发内燃点。有一部分学生犯了错误,一蹶不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谈心,应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使他们认识到犯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

三、要寓情于理,轻松愉快地谈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才能使被谈话者感到可亲。切忌在谈话时,表露出不耐烦神情。老师皱一皱眉头,学生有时都会敏锐地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从而引起对立情绪。因此,班主任在谈话时要有一点“人情味”,这样容易很快和学生沟通感情。晓之以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曾经有一位老班主任找一位吸烟的学生谈话时,不是仅仅用校规警告他。而是首先谈了自己如何为烟瘾所害,现在得了气管炎,经常咳得厉害,同时,也给他算了一笔经济帐。并且,请学生监督他,自己也开始戒烟。那次谈话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吸烟。这位老主任也戒除了抽烟习惯,这次谈话之所以成功,一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二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这样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其思想发生转变。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

因此,说服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要动之以情,有时要晓之以理,情理交融,以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努力创设愉快、宽松的谈话氛围。这样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能增强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减弱排斥性。这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们班主任运用谈话使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四、要学会倾听,有理性地谈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因此,与学生谈话时,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搞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五、要学会欣赏,激励性谈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往往不太理智,会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挫折感,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班主任就要善于做“催化剂”,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充分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扬起远航的风帆,推动他(她)去勇敢地乘风破浪。学生处于失意、气馁、苦恼、不思进取的时候,都应该是班主任主动出击,为学生添加动力的时候。

对待学困生,也要学会欣赏。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

六、要转变角色,讨论式谈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可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打乒乓球、踢毽子、做游戏,在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人话题。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教师与学生谈话宜“讨论式”进行。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学生同你讨论某些问题时,你们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宜和学生进行讨论,层层剖析,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切忌生硬训戒,让学生充耳不闻,口服心不服,感到迷茫。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真正体现是师生之间的亲切“谈心”,而不是“我说你听”强行灌注。可以说班主任同学生谈话与其说是用口讲,不如说是用“心”。以心换心,人之常情,没有诚意,难以服人。一次成功的谈话所付出的劳动,不亚于一堂好课的艺术构思。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同样,与学生谈话也要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以语言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班主任的话,像一把锤子向门上砸去,只能在门上留下累累伤痕,却不得而入;有的班主任的话,像春天里不着边际的风,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有的班主任的话,则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因此,我们班主任要认真研究与学生谈话的艺术,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误人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来源:思想者园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