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2022-03-14 12:49:13)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语文教材中那些文治兼备的古诗词作品,凝聚了历代诗人的情感与智慧,跳动着朴素优美的语言和意蕴美感,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然而,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不懂得如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而且很多学生觉得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那些古老的东西,平日里也用不着,无非是考试时的默写几句、做几道赏析题而已。而且很多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仅仅是把古诗词翻译出来,概括一下思想感情,学生学到的也只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古诗词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古诗词教学也因此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难点。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那么,如何教学才能既使学生获得对古诗词认知,又能充分发挥古诗词所蕴涵的丰富的育人功能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可以使学生对诗人以及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感知,为学生学习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1.了解诗人的诗风。如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感受一下李白的诗风是怎样的(豪迈奔放),有了这些学过的知识后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就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也由此及彼,不断深化对诗人、诗歌的感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了解有关诗人的评价。如如在介绍《过故人庄》的作者孟浩然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诗仙李白还曾在《赠孟浩然》诗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其诗“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

3.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恶行。次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些却增加了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二、重视朗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古人对“读”也有经典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诗词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也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读出意境,读出画面,读出诗人的心声。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反复读,读出诗的韵味。

古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的起落,节奏的快慢,韵律的悠扬,这样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所以在诵读教学中,接受要让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押韵、音调上。如在节奏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常见的句式有:两个音节的诗四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个音节的五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故人//鸡黍,邀我//田家”;四个音节的七言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不论是节奏,还是押韵、音调都是为了求得诗词的和谐。

在教学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真正地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其中,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地发挥主动性。

三、抓诗眼,品感情

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所以说感情是诗的生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描写人、事、物、景其实都是在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这些情感都是通过诗眼,即诗的意象、主旨句来表现的。因此,要理解诗的思想感情,就要抓住诗眼。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每一种意象往往都有它固定的含义。

例如:

1. 杨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体现的是一种缠绵悱恻,离愁别绪。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2.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思乡怀古。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酒表达了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在品味诗歌的主旨句时,往往最能体会诗人给予偶其中的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主旨句“心远地自偏”,即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才会“此中有真意”,领悟到“心远”的真意,也就是远离尘嚣就会得到闲适,恬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品味古诗词的美,领略古诗词的熏陶。要知道,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教师应适时地教给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从而进入“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