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数学作业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课程改革不但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数学作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设计新型,灵活的课外作业,是每个深入课改的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多创设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不断丰富学生分析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与乐趣。
二、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并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就来劲,就跃跃欲试,达到寓学于趣的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力,变“指定作业”为“选择作业”
新课标特别强调:“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这样做不仅能减少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潜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和自信,从而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四、突出学生的小组合作性.
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五、突出作业课题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开放性的作业,既可以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激发出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