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业该怎样改

(2021-12-28 22:42:1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作业

分类: 教学研究

儿子上一年级了,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作业,做完了还要让家长签字,既然是签字,我就顺便给他检查正误。但我忽然记起,这入学快一年了,儿子的作业本上好像根本没有老师批改过的痕迹。是事情太多了,老师忙不过来?还是老师只批改一部分学生的,而儿子的一直就没机会改?问儿子,得到的答复是:不知道。

作业该怎样改

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根据作业情况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我不知道儿子的老师是如何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的,但同样身为教师的我,却很清楚我们现在的作业批改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反馈时间过长。当前,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农村,多数教师身兼两个甚至更多学科的教学任务。如果对所有作业实行全改全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订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二、反馈信息量过小。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改全批也只是“蜻蜓点水”,简单地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真正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学生只看到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这种反馈信息量太小,作业利用价值也不大。

第三、作业形同虚设。有的教师为了方便作业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经常是在课堂上集体订正答案,然后形式主义地收齐,盲目地打对。而事实上(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校正过的答案是不是听得清楚还不得而知,如果老师连看都不看就一律打对,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如此,这样的作业还有什么意义呢?

形象地说,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作业的批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相应地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还应该倾注自己的智慧、情感和心血,这往往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其中就提到了关于作业批改的几个原则,我很有同感,在这里不妨引用一下,供大家商榷:

一、及时性原则

所谓“及时性”,这里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学生作业完成得及时、教师批改得及时、学生订正得及时,这三者是有机而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自觉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可以起到检查和督促的作用,避免经常出现的作业拖拉,抄袭等不良现象。从而增加学生对作业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在批改中,不仅可以获得全班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还能从中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它可以成为教师下一步教学的可靠依据,甚至决定着下节课进度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

二、启发性原则

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往往会出现顺手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改正过来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原来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错了,这种做法并不好。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我们可以给旁边打上问号,让他思考一下,甚至有必要加以标注:你忘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等等。学生看后,定会豁然开朗。

三、鼓励性原则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应使学生对前途充满希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新颖解法,首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然后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据我观察,有经验的教师从不轻易批评,更不会简单粗暴地指责学生,而是一切从爱心出发,满怀热情地说:“再想想看,我相信你会解决的。”例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改实践中,从不给“差分”,而是把有意打“好分数”的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继续努力上,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采取“鼓励政策”,特别是差生,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增强信心,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规范性原则

1、批改作业使用符号要规范化。比如全对的用“√”,部分对的用“〤”,全错的用“×”或是“?”,如果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可以在错的下面划线并加上“?”,表示这部分有问题,学生根据这些符号就能有的放矢地订正作业。

2、评分标准规范化。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万不能凭印象评分。

3、学生订正的规范化。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作业中的错误,哪怕是单位漏写或写错,书写格式不符合要求,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这里的因材施教,是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批改态度。对优等生,教师要“吹毛求疵”,使其了解不足之处;对中等生,则应多加开导,帮助理清思路;对差生,则应“关怀备至”,期望能唤起他们的上进心。而在批改方法上,特别是差生,教师要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对于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错误除了要耐心讲解外,还应多给一次机会,让其订正后再予打分,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激发其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作业批改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不仅要认真负责,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从爱入手,提高作业质量。巴尔扎克说:“感情是一种熏陶力量。”在批改作业时,若能遵循以上原则并倾注自己的感情,我想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来源:枫叶教育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