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爱攻其心,以言见其行

(2021-12-19 11:16:00)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组织的保证。二十一世纪,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门,班主任要开启这一扇扇待启大门的钥匙,就要把班级管理搞好,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特别是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班主任管理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教育上要刚柔相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班主任管理几点体会。

以爱攻其心,以言见其行

一、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效应

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包含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的因素很多,而仪表形象和语言形象是不能忽视的两个方面。仪表形象:班主任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无声传播着文明与美,向学生暗示着对人生的追求,对其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你是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却因为经常衣冠不整也会招学生的嘲笑。语言形象:作为交流的工具,班主任的语言应该达到具有无穷魅力的境界,特别是文明礼貌用语、批评用语等的适时、适当使用,会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职业修养和平易近人,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批评教育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犯了错误很难自我认识,且性情固执,不愿认识和改正错误。对这类学生的批评教育,采用一针见血,对不易接受"一针见血"批评教育的学生,缺点错误不十分严重的学生,应该采取启发、暗示、诱导的方式,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点到为止,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以鼓励代批评的方式。刚接手高二(7)时,这是一群基础较为薄弱而有缺乏信心的学生,我总是以激昂向上的言语和信心感染他们,号召时,让学生听了之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让学生听了,心旷神怡;点拨时,让学生低头沉思。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一种热衷于效仿的年龄,班主任仪表和言行效应的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班级卫生的问题,无论你强调多少次,请大家把地上的纸屑拾起,大家都毫无反映,甚至说不是我,几次以后我在也不说了,看见时自己顺手把它拾起,同学们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同学们一看到我进教室,就会很自然地看看自己的座位下是否干净,有纸屑很自然地把它捡起。

二、刚柔相济的互补效应

处罚,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时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现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如人意,许多班主任对其失去了说服教育的信心,在多数时候只好采用“校规、班规”等“刚性”的政策来约束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其实,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它应该是教师在一定方式约束下达到某种纠错目的的教育手段,若太多的使用和泛用,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形成“见多不怪”的感觉。十几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非常的薄弱。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若我们的班主任一味只是“按规群定”来执行,学生可能表面上是接受了,但心里不一定会接受,更有甚者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但若班主任在对待这类学生时能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教育他们。如:使之在认识其不足的基础放其一码,适当使用“视而不见”、“听而不答”,不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我班有位女生,有一次,记得是周二,那天是她的生日,她一定要我给她签单出去,过生日,无论她怎么说,怎么请求,我都不同意,因为其一按学校规定周二是不允许出去的,其二,她是个女生,晚上出去不安全,我不放心。后来她火了,把单一扔,大发牢骚,你这人怎么这样,其他老师都不会像你这样。她态度的突然改变,我立刻发现不对,担心因这件事会造成她与我之间的矛盾,形成逆反心理,我马上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柔和的语调进行说理,把我不同意的理由告诉她,然后决定同意她出去,这时她流出了热泪,反而说老师我不去了,我周六再去吧。那天晚上,我特意出去买了个小蛋糕和一分小礼物给她。经过这次她现在变成了我管理班级的左膀右臂。

三、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后进生也有长处,但由于光环效应的影响,他们的长处常常被掩盖,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不仅能够解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而且能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创造条件。和优秀生相比,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有可爱之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在为班级服务中显示自己,并对其做出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杨,使其在思想上受到激励和鼓舞,原有的自卑心理定势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伴之以做人道理的点拨,这也常常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契机。

我班有位同学,他不爱学习,成绩倒数,在班级的量化评比中他又是个落后生。在班上他少言寡语,很少与同学交流,而且产生自卑情绪。上学期在学校举办的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中,我大胆的选他为班级歌咏赛的指挥,同学们都很惊讶。开始他自己也不接受,说自己不行,缺乏信心,在我不断的鼓励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接受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全心全意的学习指挥,时常一个人默默的练习,还常常找音乐老师指导。在最后的比赛中发挥出色,为班级获得了荣誉,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老师和同学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后来的班级班干部调整中他又被选为体育委员。他觉得自己也是班级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他的信心增强了,在班上也有说有笑了。从此他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从现在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对他来讲,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来还很漫长,有了第一步,他距离成功还会遥远吗?

这学生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不管如何,他们毕竟是学生,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们时间、空间上宽容,他们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也会被溶化的。

四、做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克服一个误区:班主任是居高临下的,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持距离,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这样的做法我向来不赞成。对于温顺的学生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对于性格暴躁的,有反判精神的学生则会怒目而视,甚至还有可能出言顶橦,这样不但树立不起教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因此,才取民主的方式对待班级的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不愿意接受说教。因而,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适当的宽容他们,引导他们进步。和学生谈心时让学生站着,老师自己坐着,学生即使自己没有错,心理上也会感到紧张。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未体现出平等的谈话姿态,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觉得,要么师生都站着,要么都坐着,最好是都坐着。坐姿令人放松、随意,情感上也感到被尊重了,谈话也就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再如:我班有位男生,他一贯表现很好,成绩也不错,还是班上的班委。突然有一天来找我说,他不想读了,要退学。我感到很惊讶,问他原因,他只是说自己身体不好,无法读下去,无论我怎样开导,他都听不进去,经过多次的和他的交流中,他流露出他很烦躁,无奈,甚至悲观绝望。他发短信告诉,老师你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就算我在这学下去也是学不好的,我已经没有目标了,我无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个无用的人等等。我一下子感到他的问题并不是身体不好那么简单,一定是恋爱了。我又找到他聊,问他,可是他不承认。接下来我就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去了解,最终找到了原因所在,原来他的恋爱一波三折,使他的心态完全变了。这时我再一次找他,把他恋爱一波三折的过程讲诉给他听,并且我说我非常理解他,同时我同意他请假回家调整自己,什么时候想通了,事情解决了,什么时候来,不管时间多长。他答应了。结果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他以一个全新姿态出现在我面前,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五、关心爱护学生

关爱学生是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新人的客观要求,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对学生博爱情怀的需要。只有真诚关爱学生,才能保证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应表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爱好和身体的全面关怀上,做他们的贴心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班主任要经常深入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学生家庭,甚至各种场合,各个角落去了解学生,既了解其今天,又了解其昨天。既了解其在校的表现,也了解其在校外的表现。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不要有歧视差生。这样做,学生会感到班主任心中有他,关心他,从而提高他对班主任的信任感。班上有位女生,她霸道,狂妄,蛮不讲理,瞧不起班上的同学,故意找茬........经过和她的沟通我了解到,从小父母离婚,由伯伯带大,缺少家庭的温暖。原来她也是个乖巧的女孩,在初中时同学常欺负她,歧视她。为了自己不被别人欺负,她完全改变了自己。

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关心她,敞开心扉,以母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同时让班级同学理解她,给她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渐渐地,她学会了和大家相处,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关心他人。她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是这样的学生,她的心态是长时间形成的,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班主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反复抓,抓反复。案例分析:

六,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班主任需要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我班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各项奖惩制度都是由班干部拟订出来,然后经过全体同学通过并试用一周,再正式起用。有一次,有位同学傍晚出去,我要求她640之前要回来,结果她迟了十分钟,按班级规定是要扣她本周的量化分,她很生气,又不敢和我说,晚上就发短信给我说:班级纪律太严,很压抑,没有自由感,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光靠些规矩是很难管好班级的,你是老师,你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只是你听话的工具等等很难听的话。当时我也没理她。第二天,我马上找来班长,把短信内容给他看,商定解决办法。于是在第二天的班会课班长就《班级量化管理执行意见》召开了主题班会,以他提问和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方式对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发表各自的了看法。班长对逐个都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最后有位同学进行了总结:要清楚我们的学习很差,急需提高,所以我们要制定严格明细的班规,只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在仅剩的不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取得最大的进步。如果你是够优秀,有足够的自制力约束自己,又何在意班级的规章制度,如果你不够优秀,自制力不强,又不甘心退步或是原地踏步,你又怎能少了班级规章这些来自外界的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下去,你的成绩定会进步的。 最后大家都明白,理解了。晚上这位同学又发短信给我说:老师我错了,对不起,是我太冲动,以后我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你有空吗?我想和你聊聊。她心中的怨言就没了。

在班级的管理中,我定期找负责各项工作的班干部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时我班还有一本班级接力日记,每位同学记一天,内容不仅是当天班级纪律,卫生各方面情况还有本人的看法及心情,很多同学在日记中敞开心扉和大家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期待同情和理解。我经常翻阅,发现问题及时和班干部沟通,及时解决。例如,开学初,许多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进入高三的紧张与恐惧的心理,(读日记)我看到后立刻与班委商量。学习委员就此事开了个主题班会《适应高三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了这个日记,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班主任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动态,了解班级情况。

总之,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要从自己的人格出发,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去赢得学生的心。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管好班级,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富有智慧、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

(来源:思想者园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