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入阁”,方可“出格”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回顾三年的阳光班主任经历,总有一些往事感动着我,特别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频频打电话向我倾诉大学生活的美好或是他们正在经历的困惑时,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有多深,每每放下电话的时候,我常常莫名的欣慰,脸上不自觉的会划出一个甜蜜的弧度,这也许就是作为师者的幸福吧!
也常常想总结一下三年的经验,但总感觉尽是只言片语,谈不上什么“经验”,最多也就是体会而已。三年里,也模仿过很多老教师的方法去管理班级,但无论什么方法,似乎都有一个不变的前提,即先要“入阁”——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得到学生的认可,才可能做出“出格”的事业,收获惊喜,否则,再好的管理方法都是没有实效的。
刚做班主任那会儿,刚刚告别学生时代,还不知道怎么做老师,很多的时候刻意的装着严肃,背着手,一副“严师”的派头,可是没持续不了几天就和他们嘻嘻哈哈的打成一片了,与他们一起开心,一块儿悲伤。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让我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去,开始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的捕捉他们内心的兴奋点和真正的需求点。他们经常会把很多心事向我和盘托出,跟我讨论解决的方法,我也愿意把我的经验拿来与他们交流,与他们一起成长。
曾经也认为自己似乎少了老师应有的“威严”,但是现在发现我却额外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和谐”,真正的入了他们的“阁子”,成了他们的一员,并且带领着他们一起“出格”,收获了一份高中时代的优卷。
三年里,因为能够“入阁”,才让我们师生都有“出格”的收获!
“入阁”所营造的师生氛围,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在生活中,只有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发现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性格、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善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师生交往,消除隔阂。记得他们高一的时候,班上的朱林根同学,在宿舍里与生活老师发生了冲突,当时我刚好在场,看到他很冲动,牙关紧咬,拳头紧握,青筋爆出,腿一直在抖,一副要拼命的样子,与平时在班上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我一面劝解,一面握紧他的手,告诉他“保持冷静”,还让同学给他做按摩,大概过了15分钟才让他平静下来,我带他到校园里走走,聊聊他的成长经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他告诉我他初中打架的经历,还有家长对他的教导的方式的粗暴,最后我跟他交流了克制暴躁的方法,还有家庭培养他的含辛茹苦,并且告诉他体会生活老师的良苦用心,建议他主动向老师道歉等等。最后在我的协调下,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事后我经常想,整个过程,我没有过一句责备和批评,但问题却得到圆满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心里接受了我这个“老师”,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分,所以我的话他才能听进去,我的教育才能起到效果。其实这件事的处理,其他同学也是看在眼里的,很久以后的一次班会课上,陈洲同学还提起这件事,他说“当时看着老师这样,我很感动,没想到老师当时竟然没有责备,而是感同身受地贴近我们学生,那份关心特别让人心动。”
是的,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善待学生,教师就会以爱的力量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爱别人。在《学习的革命》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对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教师做成学生中的一分子,与学生一起成长,为学生营造一种宽容的氛围,学生则学会了关爱他人,从而逐渐的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入阁”所营造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更有利于教师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尽快成为新型的教师。三年的阳光班主任生活,使我有机会把自己融进了学生之中,和学生心心相通,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从而使我能站在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位置和角色上看问题,想问题,真正的避免千篇一律的“成人化”的说教。在和学生共处的过程中,我时常扪心自问:“如果我处在这个年龄段,我也处于同样的环境下,我会干些什么?我还能干些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看似出现在学生上
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此外,由于这种和谐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给他们适时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并及时的改正,成为一个不断完善的人。
那么,作为班主任究竟怎么做,才能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与学生一起成长呢?
第一,要想“入阁”,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就要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我们知道,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着想,才能化解师生交往上的一些阻隔。
第二,要想“入阁”,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就要融入学生生活之中,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仔细倾听他们的心声,捕捉他们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共享阳光生活。学生的欢乐,让我们喜悦,学生的困惑,让我们焦急,这样我们在和学生的一起成长中,在我们把学生看成真正的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生跳动的脉搏,在我们与学生分享喜与忧,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共同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三,要想“入阁”,做成学生中的一分子,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哪些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所必需的?哪些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哪些是需要发扬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与学生的这个年龄段相比,我还需要补充些什么?这样在不断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第四,要想“入阁”,做成学生中的一分子,教师还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的宽广的胸怀就是对学生的宽容之心。三年里也有过很多委屈,也受过很多的不解,曾经为他们的不懂事留下过很多的眼泪,我经常宽慰自己的话就是“他们还只是学生,需要教育”、“存在即有合理性”。多少个难眠的夜里,想想这两句,我的头脑会更清晰,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这样,我走完了我教育生涯的第一个轮回。在送他们回家时,作为送车老师的我坐在最后一排,不自觉的流泪了,而且泪流满面!说不出缘由,也许是有太多的不舍,留在记忆里的更多的是美好,曾经不愉快的日子,似乎早就随风而去了。
三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深深的明白: 唯有“入阁”,方可“出格”,与学生一道营造生命情感交流的氛围。愿阳光的同仁们,都能融入到学生之中,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一定会收到一个实效的进展,开创我们“出格”的阳光教育事业。
(来源:思想者园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