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重要的心理辅导老师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孩子们现在所处的物质环境非常优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转换成一个新角色: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引导孩子从蛮横走向谦和,从忧郁走向开朗,从自私走向豁达……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和心理问题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班主任和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关系非常重要,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共情”:即能体会学生的内心秘密世界,甚至仿佛身临其境,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借学生的眼睛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和学生所处境况的心领神会。其次要真诚尊重心理问题学生。每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他都敌对地面对周围的世界,如果班主任能做到真诚尊重,那么不仅给这些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榜样。这样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的表现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渐渐地,这些学生就会诚实开放自己,袒露自己的内心。但是真诚尊重并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而是要力求做到对待他们要和对待其他学生一视同仁。最后班主任还要时时刻刻积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班主任在取得心理问题学生的信任以后,首先要相信他是能够改变的,并且把这种信息传递给他,让他也逐渐发现自己的长处、闪光点和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就要求班主任做一个有心人,时时注意问题学生的言行举止,要有选择地强调正面的优点,使学生逐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会聆听
所谓聆听是指班主任老师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诉说,包括耳闻和目睹。我们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学生,他们行为怪异,言语低俗,班主任老师要做到聆听这群孩子的话语,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小事。班主任老师要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观察,从而听出他们的心声。在和心理问题学生交谈时,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高高在上满脸的老师样子。但是和学生交流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没有一定的标准,随不同的学生,随不同的时间都要相应发生变化。在和学生讲话时,既不能一直盯着学生,也不能不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学生讲下去的话语,如“恩,”“是这样吗?”“好不好?”等等,以次表示自己在关注他的讲话,同时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及时和学生交流的内容相适应。孩子高兴时,你要满脸微笑表示喜悦;孩子悲伤时,你也别忘了露出哀伤的眼神,表示沉重。也许,就因为你的身体微微前倾,你的含笑点头,你一句轻轻的话语,点开了孩子的心结,让他从此敞开心扉,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同样能感受到阳光的灿烂,月光的温柔!
三、适时暗示
暗示是一种奇妙的心理现象,医学上,人们可以因为暗示把病看好,也可以因为按时无病却起病。我们班主任老师正确把握这种心理现象,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学生不断接受积极的暗示,这样就可以使心理问题学生逐步转入心理健康的轨道。例如某个学生特别自卑,班主任老师在和他接触时,如果能经常抚摩他的头,不时对他说,这阶段老师发现你进步了;你的字真是越写越好了;你知道吗?同学们都觉得你画的画特别好,建议老师要展示出来……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你传递的这些积极暗示瞬时就被他捕捉到了,很快,你会发现他的字真的越写越端正,画也的确十分漂亮,说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也会和小朋友手拉着手一起说笑了!
四、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我在和我班一个厌学英语的交流时他这样说:“老师,我是不可能学好英语了。”“哦?你这么肯定,一定知道原因了。”“是的,因为我对英语没有兴趣,也不喜欢英语老师。”“原来是这样,那你对什么学科有兴趣?”“我对数学有兴趣,我最喜欢上数学课了!”“哦,难怪数学老师一直在我面前表扬你!”“能告诉我,你的数学为什么学得这么好吗?”“因为我既认真听数学老师讲课,又认真做作业,有时还要做奥数题目呢!”“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学英语也像学数学一样努力,你还会学不好英语吗?”“恩……恩……可能会吧。”“试一试,老师相信你!”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孩子很快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了。
由此可见,班主任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那么在小学生中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困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就让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为培养新世纪的健康儿童添砖加瓦,不断追求!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