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繁星点点
教育繁星点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534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2021-12-10 12:37:34)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一、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

知识是链接教师与学生的中介和纽带。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精深的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又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语文教师是学生精神的引渡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学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语文基础知识要了然于心。比如文言文知识,涉及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天文地理等。特别是古代文化知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教师语文功底扎实,在课堂上唐诗宋词名家经典能信手拈来,课堂将变得灵动有趣,异彩纷呈。同时,语文教师更要熟识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国学经典,并将这些精神粮食喂养给学生,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国学的魅力,而且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人格的提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

2.广博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人格。教师只有精神的本体性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教师只有了解教学的客观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应,是教师经历或经验的累积效应,是在教师的行动中实现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体性、经验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并勤于反思,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积累实践经验。

二、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在此,我们主要探讨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

1.研究学生的能力

教师研究和了解学生是教师有效管理课堂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研究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以及身体状况等个性特征,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群体特征。教师可以用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分析法和访问调查法等方式去研究和了解学生,进而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差异特点和需求出发,根据教学与管理的需要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措施。

2.指导学生的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个培养人的教师,应当将这一终身学习理念传递给学生,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一个科学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指导方式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困难和性格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

3.沟通交流的能力

善于沟通是有效指导学生的前提。和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首先,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能够悦纳不同知识水平、性格各异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其次,需要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不管情况多么糟糕,都要用积极乐观的状态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言语充满善意和爱意,沟通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再次,教师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后,教师必须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和信息让学生信服。

4.课堂教学的能力

1)深钻教材,学会反思。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在钻研课程标准和吃透课本的基础上确定本学期、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树立了教学目标接下来才能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投入情感,将作品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应探索教育改革,学会反思。新课程的实施,带来许多新的教学问题,既有理论上的又有实践上的,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等。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经验得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2)驾驭课堂,提高技能。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仅关系到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很好地驾驭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全面安排活动,而且要在教学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其次,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要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一个朗诵水平高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朗读传达文章的意蕴、意趣情感和精神等内在的东西,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练就一手好字是必需的。字如其人,练一手好字,也是自己文化内涵素质的一个体现。汉字不仅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更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素养。文字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教师最“基本”的基本功。试想,作为一名教师,连简单的汉字都写不清楚、写不美观,他如何能教好学生呢?

3)运用“技术”,投身变革。在教育领域,开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整个教育改革和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式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标志着新世纪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中学语文教师要自觉投入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去,抓住培养人才的主动权,抢占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4)告别陈腐,勇于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所要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向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程”,应勇于接受新观念,善于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敢于标新立异,并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5.转变观念,投身科研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除具备上述素质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基础。中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的多重性、教材的综合性、教法的多样性和时代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都给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创造的广阔天地。教师要想成为教育研究者,必须转变观念,摆脱教育研究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的旧观念,认识到教育科研也是基础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必须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服务,基本立足点是教师自己的教育实践;必须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身上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应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