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公开课 |
分类: 教师成长 |
公开课,为教师们展示自我风采提供了“T”台。我感谢公开课,踏入教育乐土已近十三年,回望那些自己认为还有点收获的公开课,一幅幅点缀着教育故事的画卷又浮现在眼前,心头涌动着激情和温暖。
一、记忆犹新的第一次
任教以来,执教的第一次公开课,是十年前我校举办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比赛”,我抽签的课题是《背影》。在写教案前,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观看了名师实录,但要把这一课上好,对于一个初踏讲台的我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不是特别有信心。此时,我校一位老师鼓励说“要想讲好这节课,你应该在课堂上将你自己父母对你教育的实例讲给学生听”。于是我鼓足勇气精心设计了这节课。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独自一人开始揣摩:这节课如何导入才能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之间如何衔接自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将自己的实例带入课堂教
学?一遍遍的说给自己听,感觉不顺口的地方马上进行调整,渐渐地对教材越来越熟悉了,自信心也慢慢增强了,那一夜教学流程在脑海中放了无数遍“电影”,我几乎是在迷迷糊糊的讲课中度过的。
开课伊始特别紧张。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我带入我父母对我教育的实例,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包括我自己的感情也很投入;看看后面的听课老师,有的频频点头,有的露出鼓励的微笑,我的心平静下来了。按照设计娓娓道来,渐渐得我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整节课上我侧重于讲故事和引导学生讲父母教育的小故事,启发学生感恩父母。这节公开课上,由于师生情感共鸣,课堂充满动感。
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的总结是:要想上好公开课,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精心预设,课堂就有精彩的亮点。
二、督促专业成长的公开课
2005年6月5日,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在全校执教一节示范性公开课,听课教师有来自我市各学校的老师,课题是《敬畏自然》。在上这一节课时,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出发,课堂上运用五步教学法,引领学生认识自然:即播放多媒体课件《人与自然——美丽的可可西里》—《惨遭屠杀的藏羚羊》—视频回放格尔木市沙尘暴—播放格尔木市植树造林录像—总结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等教学环节,由于在教学设计上给听课老师全新的感受,各环节环环相扣、自然连贯,更重要的是活动设计及活动实施的有效性非常突出,本节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发散思维、语言表达、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张扬。
三、感悟颇深的公开课
2010年9月20日,我执教了一节题为“《秋天》的习作片段指导”公开课。作文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们最头痛的难题。因此我在课前,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意境,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入手,如在课堂上播放秋天图片,配以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背景音乐,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置身于秋景中的学生,为秋天画一幅画,谱一首歌……此时学生才艺勃发,想象变得更加丰富,世间万物皆是精灵,映入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是最美的画面、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在激活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打开另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求知热情;课堂上学生自由表达着自己的所见、所
闻、所感,我认真倾听着学生的表达,适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叙述秋天的景色,其他同学及时评价。这节课学生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做到有话可说,而且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课上学生仿佛做到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个个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佳作。
“实践出真知,磨砺育新人!”回眸自己的教育之旅,我要感谢公开课,它促我反思,催我奋进,助我成长!在一节节的公开课中,让我语文专业得到升华。在此,我感谢各位领导和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一次次的鼓励、加油是我成长的原动力。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