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繁星点点
教育繁星点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5,321
  • 关注人气: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1-11-22 06:59:46)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在孔子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两种重要品质。“学而不厌”体现着教师内心的开放、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而“诲人不倦”体现着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敬业精神。

再读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我看来,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基础和条件。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否则,诲人不倦就只能是无休无止地唠叨和空洞的说教,就只可能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就只可能是“教”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教师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下,对于教师成长有一个很好的概括: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自我反思不是胡思瞎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地对自己的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体现着学与教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此,《学记》中也有精辟的表达:“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学与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为“教”而日进,而日深;“教”因为“学”而益精,而益新。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