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沃土与新苗

(2021-11-18 12:50:41)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1924117鲁迅先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发表演说《未有天才之前》,讲到“天才……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沃土与新苗

又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由此我想到培养人也要有育人的环境,教育学生或培养年青教师,都需要有“沃土”然后才有可能培育出新苗。

我们的社会是培育人的大环境,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形成一定的氛围,才会有正确的导向。

学校、家庭都是更为具体、直接的育人环境。“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确实如此。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比在家里的时间长,听到看到的人和事,无时不在对他产生影响——好的和坏的,学生自己要思考分析,要把受到的影响变成自己的想法或行动,有时教师随便一句话可能使学生记忆一生,对他有好的影响他会感激教师,反过来他也可能会鄙视教师。

每个教师都应力争使自己成为这“沃土”的一部分,当然教师也要在这片“沃土”中成长,自己成长得越茁壮,这片沃土就会越肥沃。

这有点像清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坦荡襟怀。

作为教师的成长过程,自然要能有一片沃土最好。

我自己觉得是幸运的,师大附中这个育人的环境不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而且也就造了一批又一批教师。学校有自己的一套要求,形成了严谨的学风与校风,同时这里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当然也免不了会有困境和逆境,它们虽然可能使你失去成功的机遇,但却可能为更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困境和逆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锻炼和磨砺,正像小苗成长过程中也会有风雨的吹打一样。

教师不仅在沃土中成长,而且还要甘心做沃土的一部分,去培育年青教师和学生。

我觉得这点和教师自身的提高是一致的,在育人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新的进步,从观念到知识各方面也会获得更新。

教师的提高与进步,不仅来自个人的努力,有时也可能来自教育对象的启发,或者是对你的更高要求。

学生用他所看到听到的新知识来问你,也可能是你未听到看到的。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这时老老实实讲自己尚未了解,但可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寻求解答。有时年青教师的看法会超出老教师的想法,因为年青人接触的知识新、思维更灵活、接受新东西快,老教师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这也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面与能力结构的一个方面。

我在做教研组长的工作中,除按学校要求和教研工作特点规定一定的教研活动外,每学期都有对组内成员的要求,如听课、研究课、教育科研活动、学习有关业务理论等,力争使年青教师在这个集体中能不断提高。

我们彼此听课或到校外听课还是较多的,这都是促进成长的因素,也是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在退休离开教学第一线后,就想把余热贡献给培养青年教师的事业中,曾在市教研部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主讲,为部分区县和外地培训教师,后来又应市教育学院之聘作为该院地理系兼职教授,为高级教师研修班及其他培训班讲过课。

1989年录制“中学地理教学法”电视讲座33讲,1995年又录制“初中地理教材教法”40讲,此外还录制过“中师地理”、“自然科学基础(地理)”等培训小学地理教师的电教教材。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快慰,能把自己融入更大的“沃土”范围,化作春泥,使更多的新苗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我觉得每位退休教师都应争取把自己一生经验体会传给年青人,我们的社会、学校也应为他们创造条件,珍惜这批宝贵的“财富”。

教师在“沃土”中成长,并又甘心作“沃土”以培育一批批“新苗”;自身曾作为“新苗”,但在新的“沃土”环境中,还应视自己为不断学习的“新苗”,我想这就是教师永葆教学青春的源泉,也是教师永远年青的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