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课议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1-11-18 12:49:49)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处于上岗适应期,是专业成长非常关键的时期,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新鲜和困惑,我校在观课议课实践活动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课议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我校观课议课方式

(一)一支笔,一个听课记录本,教研组长一声号令,进教室听课

传统的听课评课,教师更多的关注执教教师,在评论课堂的同时,更多的是评论执教者,分辨差别,判定等级,将评课的结论用于教师奖惩。作为执教者的青年教师,成为被评判者,精神过度紧张,教学过程只注重自己讲,忽视师生互动,得到的评价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造成思想压力大,打击了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青年教师为了听课,提前预演,到听课时,教研组长一声号令,听课教师一支笔,一个听课记录本,进教室听课。执教者尽力展示教学长处,听课者目标指向献课者,在听课评课中,献课教师得不到尊重,听课评课耗时多,参与面广,但效益不高,浪费了时间和热情,评课者对被评人居高临下,被评者处于一种消极被动态势,被评者与评课者形成对立关系,压抑了献课者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课后大家泛泛而谈,就书写、幻灯片制作、课堂气氛、教学环节设计进行评议

听完课后,参与者坐在一起,泛泛而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议,讲解是否条理清楚,教态是否大方得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幻灯片制作质量高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过渡是否自然等等,评议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互动行为、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做判断,将表现作为献课取向,没有对课堂信息发表意见。评课者和被评者成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缺乏参与者围绕共同话题进行平等交流,更不能集中话题,深入对话,限制了献课者的个性发展。

二、观课议课的探索过程

(一)评议时观课教师每人必须说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这样规定虽然避免了议课时的泛泛而谈,但同时也扼杀了参与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完全违背一个人对事物发展的认知规律,大家不说不行,多说也不行,一堂课几十分钟,展现的东西不胜枚举,例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师生活动,如何处理纪律欠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层次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评价等等,岂是“一个优点,一个缺点”所能包括的了的,这种规定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

(二)使用观测法,即在观课过程中用数据记录各项议课指标

各指标大致如下:教师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待了多长时间;教师多少人次;有效问题多少个,无效问题多少个;被提问学生多少人次;是否问题只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教师讲了多长时间;学生练了多长时间;有无小组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等等。“观课、议课”记录表,有目的地给观课者确定任务,督促观课教师集中注意力,用心观察,及时捕捉课堂信息,认真记载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在讨论时参考。这些具体细致的规定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些数据只是关注了作为教师的技术和方法的层面,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议课教师无法了解做课教师的做课取向,获得共同的议课话题,授课者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不能推广,双方感兴趣的教学问题无法交流。

三、经过各种探索,最后形成的我校颇具成效的观课、议课方式

(一)观课

1.做好观课准备

观课是议课的前提,也是议好课的基础。要想议好课,必须观好课。做好观课的准备,观课前,观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分别独立备课,确定做课方向。观课教师与做课教师一起讨论主题,选择课例,在相关主题上,做课教师做出设计,确定观课的主题、方式、时间,明确观课重点。做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做好思想准备,观课是职业需要,不能抱着应付的思想去观课。树立学习反思、研究借鉴的思想,不能盲从或者抵触。做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做好行动准备。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学习观课内容,准确理解教材主旨,把握教材编排体系和训练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能力。做好观课前的准备工作。

2.认真观课

1)观教材解读,解读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观课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展示,了解做课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深度和广度,理解教材的准确度,对教材延伸的拓展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指导着课堂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又直接影响一节课是否成功,一节成功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结果。确定教学目标,要考虑教材因素,明确教材内容和训练要求;学生因素,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条件和设施。考虑这四个因素,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观做课教师的提问设计是否凝炼,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层次,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向导。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要有必要性和目的性,问题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问题的设计要有连续性,使问题与问题之间层层相接、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再次,教学内容要科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各环节内容过渡自然,有适当的拓展,训练内容科学合理。

3)观教法学法,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是否以合作学习为主,能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观教学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是否民主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师生配合是否默契,是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5)观教学效果,观课教师要看学生对知识的训练和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展示出来的亮点;学生思维的创新点;教材拓展深度和广度。

6)观教师素养:包括作课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板书整洁规范,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灵活机智,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二)议课

1.观课后授课教师说课

1)说教材

说课教师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学习内容范围,明确“教什么”,揭示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说“如何教”。说明课标对所教内容的要求,说明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教材编写的思路及教材的结构特点。说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包括目标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说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包括知识重点、能力重点和情感重点。说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关系。

2)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说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技能态度、特点风格、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学习方式等。

3)说教法

选用何种教学方法,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及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说教法组合及依据。本节课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哪些教法。教学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的同步过程,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说教学手段的选择及使用方法,说明怎样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来选择教学手段。

4)说教学程序

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展示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特点。阐述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教学思路的设计及依据,教学环节的顺序、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说教学重点、难点怎样处理。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优化教学要素、选择习题和训练思维、选用教学方法、处理反馈信息等方面去说明。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板书内容、展现形式等。

5)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教学效果的预测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教师说课时要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等做出预测。

2.观课教师评议

观课教师依据观课记录的资料,与授课教师分析研究,讨论的焦点是课题与学生,观课完毕,观课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本次课,议课的目的是互助互议,共同提高,多向授课教师提问来代替“我认为”“我觉得”的评议方式;其次,依据教学大纲,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评议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手段是否科学合理及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三维目标的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

2)分析对教材的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还要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看教师对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分析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是否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分析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评课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看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教学措施的编排组合、过渡衔接、详略安排等,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层次是不是清晰;实际运作是否有效。分析课堂结构安排,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是否自然,时间分配是否合理、适中,计算授课者的时间设计,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看教师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学生独立思考时间长短,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等。

4)分析教学方法

评析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看教师能否面向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性,超凡脱俗,看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主体活动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艺术的形成,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

5)分析教师教学效果

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议,保护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3.用问题来引导授课教师发现不足

授课教师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和不足,议课教师用问题来引导授课教师发现不足,授课者和观课者要反省教学活动,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针对“观课、议课”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入学习探讨。尊重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平等对话,既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又要尊重、倾听、理解他人,实现平等交流,把听课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青年教师要敢于面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感到困惑的问题与其他参与者平等交流,立足实际,促进反思,求得发展。

4.授课教师自我总结

通过观课议课,授课教师明白什么可为“我(授课教师本人)”使用,帮助授课教师成长的同时,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入思考,将别人的智慧融入个性化教学中。观课议课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自我反思的平台。议课是一种集体互助式的反思,通过讨论,在与教师互助中创新,青年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自我超越,体验思考的快乐。

5.继续跟踪听取该教师在同一时期的58节课

经过观课议课的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水平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相长,为了延伸观课议课教学活动,教研组继续跟踪听取该教师在同一时期的58节课,提供给青年教师锻炼的机会,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6.课下要求该教师在同一时期完成近五年各地高考真题试卷

为了督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教研组布置观课教师完成近五年各地高考真题试卷,把握高考动向,获得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促进青年教师的深入思考,整合教材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观课议课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参与者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相互提供教学资源,围绕教学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吸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执教教师和观课议课教师共同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