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1-11-09 22:53:11)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同课异构

分类: 教师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的重视和多数教师的青睐,而"同课异构"作为课改试验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模式,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同课异构,使得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先进、多样起来,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也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重视教师的亲身实践,强调从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入手,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真。而同课异构则以"同一主题不同设计"的方式切实实践了校本研修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教师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恰好让我们的教师经历了校本教研的各个过程:在专题学习中围绕主题查阅大量的教学工具用书和教育理论专著,精心设计上课的每个环节,提升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提升教学水平;在课后研讨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求同存异,改进教学方法;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实践能力。总之,同课异构能够有效地实现校本教研的各种目标与功能。

2.同课异构有利于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学风格形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要素。同课异构为教师们提供了多种处理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授课教师可以按照个人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听课教师可以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学习、借鉴最适合自己的经验和

做法,这样有利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并反思自己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置身于教学情景中,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考量一些对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些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

3.同课异构有助于深入研究教学,使教研活动走向实效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因此有人把备课称之为"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课后的反思簿"。教师要想成为课堂教学积极主动的决策者,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要尽可能的全面研究教材,深刻的熟悉教材,并且注意课的前后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备课、研究。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比如怎样导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抓重点和突破难点,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明确目标等等。通过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老师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分高低、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氛围,创设了良性循环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条件,使教研活动常态化,走向实效,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大大得到了激发。

4.同课异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可以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总之,"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它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课堂风采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通过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营造浓郁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文化,让教师铸造自己的个性品牌,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过程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