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我省作为第三批普通高中课改省份,从2006年秋季开始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我校在2007年初提出并开始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此为突破口,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何谓“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
“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说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二、“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
1.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重点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三个转变: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在重结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结论的生成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教学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强调三个关注:第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第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去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五个转变:主动性,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独立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特性,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体验性,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问题性,一方面使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四、“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此仅谈与课堂教学改革有关的三点。
第一,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上教师存在着“有先有后”的现象。
第二,课堂教学时间明显紧张或不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容易提出新问题、发生争论,所以存在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如何教学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亲历新一轮课程改革,深感荣幸,我的感受是: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加倍努力才能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