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繁星点点
教育繁星点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5,321
  • 关注人气: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云路: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4)

(2021-11-03 20:17:21)
标签:

家庭

教育

孩子

分类: 家庭教育

四十六、综合培育孩子的记忆能力

人有多种记忆能力

第一,是感官方面的能力,视觉记忆力、听觉记忆力、味觉记忆力、嗅觉记忆力、皮肤触觉的记忆力和运动的记忆力。

有的人对看到的东西特别容易记住,这叫视觉记忆力好。画家大多如此。

有的人什么声音一听,差不多就能记住。听觉记忆力发达。音乐家大多如此。

有的人用手一摸,记得特别清楚。雕塑家、鉴赏家鉴定一个物品的手感、质感,一摸就记住了。这些人的触觉记忆力特别好。

柯云路: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4)

一般说来,运动员的运动记忆力特别好。

比如品酒专家,他的味觉和嗅觉记忆力特别好。

那么,对于孩子,这几种记忆力要综合培育。因为人在记忆一个事物的时候,是几种记忆力同时运用,几种感官同时兴奋,同时投入。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

第二,记忆有机械记忆力和理解记忆力。

机械记忆力俗称死记硬背,有时候就需要死记硬背,记一个单词,记个名字。这叫机械记忆。

还有理解记忆力。比如一个数学公式,你理解了,就特别便于记忆。这叫理解记忆。

机械记忆力和理解记忆力都需要培育。

马克思小时候培育自己机械记忆力的方式是背一组又一组毫无意义的数字,这是什么?这是专门训练机械记忆力。

逻辑记忆和形象记忆

第三,记忆有逻辑记忆力和形象记忆力。

逻辑记忆力大家可以理解了,学习数理化,大部分需要逻辑记忆力。那么,绘画、写作,要有形象记忆力。去这个公园观察了一番,回来要把你的观察描述出来,这就是形象记忆力。

逻辑记忆力和形象记忆力也要共同培育。

记忆与观察、思维

第四,记忆力与观察能力的关系。

观察得好便于记忆,观察得细致便于记忆的牢固。

记忆力与思维的关系是,想得清楚容易记得深刻;理解得清楚更容易记得牢固。

培养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当你培养了孩子的五种积极性之后,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已经上小学三四年级了,已经上初中了,他自己就可以总结记忆的方法。

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培育记忆的能力家长就有很大的责任。

四十七、记忆的本质是建立联系(1

记忆的本质是建立联系。

让孩子记住这句话。

培养记忆力有很多方法,当孩子对记忆有了五种积极性之后,如果你还愿意对他做一点指导,请你告诉孩子一句话,记忆的本质是建立联系。

比如我想记住一个人,他叫张小明,怎样记忆呢?

就是把他的长相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

下次我见到这个长相,名字一下就出现了,这个联系就建立起来了。又比如,一个英文单词,China(中国),把这个读音和它的语义(中国)联系起来。这是建立一种联系。

记忆的奥秘是加强联系

那么,什么东西能加强联系?

一个电话号码,33557788,这个号码和什么联系呢?和张小明联系,33557788是张小明家的电话,建立这个数字和张小明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种记忆呀!

建立联系主要是三种方法,所有的记忆都主要依靠以下这三种方法。

重复法

第一种加强联系的方法就是多次重复。

他叫张小明,他的长相你一次没记住,下次别人又告诉你,这个长相的人叫张小明,多次重复,这个联系就密切深刻了。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比较辛苦的记忆方法。

深刻法

第二种方法使用次数也许不多,但是一次建立联系,非常深刻有力。

就好像你想在墙上从这个点到那个点划一道印。你的力气用得不大,一次划、两次划、三次划都不明显,划到二十次,从这个点到那个点的印就划出来了。

联系就建立起来了,这叫多次重复。

但是如果我划的时候劲用得特别大,工具也特别锐利,从那儿到这儿一次就把两个点之间划透了。这个印一下就划出来了。

这就是用特别有力深刻的刻痕的方法加强联系。

一大群孩子中,有人介绍这是张小明,我看了他一眼,但是没有特别用心,这个联系建立得非常微弱,过一会儿就忘了。过一会儿又有人告诉我他叫张小明,我又看了他一眼。多次建立联系才能记住他。

可是你一见他就大声说:噢,你就是张小明啊!同时特别注意地看着他,观察他的五官,印象特别深。一次就记住了。

这就是深刻法,用有力的、印象深刻的联系取代不断的重复。

网络法

两个东西之间莫非只有一种联系吗?

不断的重复,这叫重复法。使劲划出印痕,这叫深刻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第三种方法,用多种关系网住记忆对象。

举个例子,一个俄语单词,星期天,要记住它的读音和语意。一次没记住,两次;两次没记住,三次,这就是重复法。

或者是深刻法,就是死读,死记,也可能记住。

还可以增加其他联系。星期天的俄语读音像是“袜子搁在鞋子里”。这个星期天我不出家门了,睡懒觉,“袜子搁在鞋里”,这样也能记住。

什么意思呢?在读音和词义之间,你又假想了很多,增加了很多别的联系。就好像一个事物,我用一根线拉住它,风一大绳子又不结实,断了,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了。可是我用很多绳索捆住它,让它跟我联系在一起,它就跑不了。

四十八、记忆的本质是建立联系(2

再举一个例子,我发现了一个人才,想让他留下来工作,他不愿意。为什么?我可能只找到一个联系,我说,你到这里工作,每个月给你多少工资。他想了想,不打算来。那么,可以增加其他联系呀。要讲这个工作还有意义,这增加了一层联系。又说以后还有发展,又增加一条联系。还说,这里还有你一个朋友,跟你很熟悉,再增加一条联系。再说,你来这儿工作,可以把爱人一同调过来。

这样,很多很多联系就把他套住了,这个人才就不跑了。

用多种联系网住自己的记忆对象

记忆一样东西,也要多种联系套住它。用各种关系来网住自己的记忆对象。用这种方法巩固联系。

大家记住,这种方法是有重要意义的。不管你用多少记忆的方法,联想啊,特征记忆法呀,多感官记忆法呀,重复记忆法呀,交叉记忆法呀,关于记忆不知道有多少种方法,本质上是加强联系。

方法无非是重复一种联系,或者深刻一种联系,或者用多种联系来网住一个事物。

善于迅速把自己要记忆的事物用一张网网住,这是特别聪明的办法。

朋友们还可以有很多想象和发挥,天下所有的事物要记得清楚,差不多要用各种方法来网住它,不能单一。

一个单词,只是想词义和读音之间的联系,有时候容易忘记。多种方法一联想,就容易记住了。

总之,记忆就是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肤觉、运动感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和能力,也是为了用多种联系网住它。

ball(球),球是圆的。不光是读音,手在这儿比划一下,很圆,就建立一种联系。

中国词说粗──,这声音粗不粗哇?细──,声音细不细呀?这声音就很细嘛。任何一个国家的单词,它的读音和语义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总之,你用各种感觉、联想、特征方法,为的是把需要记忆的事物,如单词的读音和语义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把它们的联系巩固起来。这样,当其中某几条联系中断的时候,总还有一条联系在那儿,它就跑不了。

就像留住一个人才,他可能这个因素不行,那个因素也不行,但是总有一个因素把他拉住了,就把这个人才网络住了。

这叫网络加强联系法,网络法。

重复法,加强法,网络法;所有的记忆方法在具体运用中,都不超过这三个基本法则。

记忆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本质

这三种法则的运用,首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像游戏一样对待记忆,这就是家长的工作。

网络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自己的记忆对象,网络知识,网络人才,网络信息,网络金钱,网络资源,都有诀窍。

记忆的本质也是生活的本质,大脑的运动是人类、社会、宇宙运动的缩影。大脑的运动就是社会的运动。

懂得这个奥秘,生活、做事都会找到窍门。

你不想丢失一件东西,重复加深联系,或者深刻加深联系,或者网住,用多种联系来加深一个联系。

所谓记忆,就叫不丢失信息。在生活中,不丢失东西也要用这些法则。

家长们学会以后,要用这种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四十九、记忆的本质是建立联系(3

家教格言:

人的记忆潜力是非常大的。记忆能力的培养从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该开始;年纪多大的人都可以继续培养自己的记忆力。

记忆力的第一要素是记忆的责任心,也就是记忆方面向上的积极性。丢掉了这一点,培养记忆力是真正的不得要领。

记忆力的衰退实际上是记忆的责任心、记忆的向上积极性的衰退。

记忆的责任心一旦调动起来,记忆的功能才会出现。

培养记忆力,第一就要培养记忆方面的向上心、责任心。

培养记忆力的第二要素,就是培养记忆的兴趣,培养记忆的积极性。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把记忆当做好玩的事情。

让孩子喜欢记忆。

愿意表现自己的记忆力,是记忆力自我发展的关键,也是家长培育孩子记忆能力的关键。

记忆是一种能力,在较好的自信状态下才能发挥得好,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自信。

把孩子培养成记忆的天才,关键在于使孩子有记忆的兴趣,相信自己记忆力不比别人差,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可以提高,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有很大潜力,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成为记忆方面的天才。

敢想,敢相信,就能创造奇迹。

记忆的最好状态也是学习的最好状态,就是兴奋、轻松、自信。

兴奋就是良性的、愉快的、适度的紧张与注意力的集中。记忆是锻炼大脑的游戏。

游戏记忆法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最有效的态度和方法。

游戏的原则是整个学习的原则。人最大的游戏就是工作。

游戏是对工作的模拟,工作是游戏的延伸。游戏与工作的相通之处就是快乐,就是自信,就是兴奋、自信和放松的状态。

学生最大的游戏就是学习。

家长培养孩子学习时,要使孩子用游戏的态度对待学习、喜爱学习,要把游戏的原则──吸引、推动、鼓动、激动、兴奋人的原则,贯穿到孩子的学习之中,绝不可以毒化学习的快乐特征。

学习原本是孩子最大、最丰富、最有意思的游戏。

记忆力的培育包括:各种感官记忆力的综合培育;机械记忆力和理解记忆力的共同培育;逻辑记忆力和形象记忆力的共同训练。

观察得好,理解得清楚,都便于记忆。

记忆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记忆的本质是建立联系。记忆的本质也是生活的本质。大脑的运动也是社会的运动。

建立联系的方法有:重复法;加强法;网络法。

游戏记忆法──把记忆作为一种游戏来对待,是培养婴幼儿记忆力的最好方式,也是培育孩子记忆力的最有效态度和方法。

引伸开来,就是游戏学习法,游戏工作法。

五十、思维能力的培育(1

人的思维中,最可贵、最天才的成分,第一就是想象力。

家长要允许和鼓励孩子的大胆想象,异想天开,永远要夸奖孩子的想象能力。

思维是比观察、记忆更重要的能力

思维能力一般指两种: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11等于212等于3,这属于逻辑思维。A等于B,B等于C,所以A等于C,这也属于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呢?比如站在这里一想,天安门广场真漂亮,英雄纪念碑真庄严,形象就出现了,这是形象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需要突出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

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再加上想象力和灵感思维,就产生了创造性思维。

思维与观察、记忆是密切相关的,是更高级的大脑活动。

思维要建立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和记忆的素材来进行。

思维是人类更重要的一种智力。

思维能力又与表达能力互为表里。

思维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相互转化,相互决定。

思维能力决定着听讲、阅读能力。思维从根本上决定听讲、阅读的进程。

听讲、阅读从本质而言,是一个思维过程,是运用思维分析、综合外来信息的过程。

思维能力又决定着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其本身的五种积极性外,直接依赖的就是思维能力。

人是思维的动物。

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的能力。

五十一、思维能力的培养(2

然而,我们不可能把这种智力直接给予孩子。比如,我很聪明,我直接把自己大脑里的东西掏出来,放进孩子的大脑,是放不进去的。

不管家长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把自己的聪明直接给予孩子是不可能的。它只有通过一个过程、一个方法使孩子自己成长起来。

这个过程其实与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是一样的。也要通过观想、描述确立法,通过暗示法,通过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培育孩子在思维方面的向上积极性、兴趣、自信、注意力和毅力。这些积极性的逐步建立,能使孩子的思维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喜欢思维。

婴儿时期的兴趣是最初的出发点

婴儿时期的兴趣是培养思维的最初的出发点,对于兴趣牵引下思维的每一点肯定、欣赏,不仅发展其兴趣,也同时建立和发展了孩子在思维方面向上的积极性,也就是争取奖赏的积极性。

什么意思?

要从小培育孩子动脑筋想问题的兴趣,兴趣是很好培养的。一欣赏、一夸奖不就有了吗?你夸奖他:这个孩子真爱动脑筋,这个问题想想为什么?孩子回答了问题,你怎样反应呢?哎呀,你脑子真灵,想得真好!家长有欣赏、有夸奖,孩子就有了思维、动脑筋的兴趣。

从对兴趣的培育,慢慢引向思维的向上积极性。他脑子越动越想动,思考得越来越深入,自己也就越来越聪明。再通过你的描述、暗示、欣赏、夸奖,思维方面的向上积极性就起来了。

在思维方面对自信的培育、对注意力的培育,自然而然就会在这些基础上产生。而对思维的毅力也需要通过描述、暗示、欣赏、夸奖的方法逐步建立。

培育孩子思维方面的五种积极性

思维能力的培育其实同观察力与记忆力的培育本质是一样的,要培养孩子思维方面的五种积极性。

同样是用描述、暗示、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

当孩子表现了思维方面的不自信、不积极、没兴趣、没有高目标的时候,用逻辑中断法来否定他的消极方面,同时用比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更有效的方法调动孩子。

目的是使孩子追求聪明,追求思维的高水平,追求动脑筋的高效率,要让孩子有热烈的追求。

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思维方面有热烈的追求倾向。

可惜很多人物研究没能深刻地阐释这一点。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发现,人在思维方面有热烈的追求,追求思维的创造性,追求思维的高效率,这是成功的重要特征。

不单是追求,还喜欢思维。马克思不是讲过吗,思想是幸福,思维是最大的快乐。

五十二、让五种积极性都达到热烈的程度

要培养孩子喜欢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探索,喜欢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验。在思维方面具有浓烈的兴趣。

要使孩子对思维达到热烈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聪明,脑子好,相信自己有出色的思维能力,相信自己的探索能力,相信自己在这方面的智慧。

同时,在思索的时候,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即通常所说的抗干扰能力强。

很多科学家,学问家,不管环境多乱,当他埋头于自己的研究时,他可以对身边的一切置若罔闻,不受干扰。这叫注意力集中。

同时在思索方面有毅力,愿意百折不挠地思索困难问题,不怕失败,愈挫愈奋。当思维达到一种境界的时候,就不怕困难,愿意遇到难题,愿意思索。越思索越兴奋。

当思维方面的五种积极性都达到热烈的程度时,孩子的思维能力肯定是非凡的。他对思维有热烈的兴趣,热烈的追求,而且不怕困难,越难的问题越想思维。自信的同时注意力又能集中,他的思维能力肯定是越来越出色的,对此你可以放心。

五十三、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在思维能力方面首先要强调的,第一,是思维能力的全面培育。

逻辑思维,推理,问为什么,解答问题,探究,智力测验。

形象思维,讲故事,描述画面,音乐,绘画,舞蹈,文学,书法,等等,都要培育。

第二,特别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一定要允许孩子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敢于异想天开,就像爱迪生似的,小的时候好像成绩不太好,喜欢到处写写画画。其实当时的老师不理解,他的乱写乱画中肯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其中有些想法和他日后的创造有关,是儿童创造的意识和冲动。他也可能画一个想象中的电话,也可能画一个想象中的灯泡,都是说不定的。只不过成年人不理解他。

孩子脑子里的图画,孩子的许多奇思怪想,可能预示着未来社会可能的发明与创造。

永远要夸奖孩子的想象力

一个人的思维中最可贵、最天才的成分,第一就是想象力。

任何在世界上能够做出一点成功事业的人,他的想象思维必定是比较发达的。

要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要让他敢想,永远要夸奖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也许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但想象的本质就是创造,想象的过程已经是创造。如果再把它变为现实就更是创造——为人类社会所承认的创造。

人在想象思维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灵感思维。

人经常有一种状态,一个问题想半天不明白,想半天不得要领,苦思苦想没有办法,突然灵机一动,出来一个思路,天才的火花,这叫灵感思维。

孩子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要大胆地肯定他,欣赏他,夸奖他:你真有灵感!最好当着孩子的面对客人讲:我的孩子脑子特别灵,经常会灵机一动,灵机一动就出好主意。

这也是孩子以后有创造力的重要保证。

创造力能够带动孩子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有很多方面,从哪儿入手?就抓住创造性思维这一点。

创造性思维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有生命力、最有带动力的一种思维。

重视了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能力的培育,抓住这一点,突出这一点,就能带动孩子整个思维能力的发育和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最积极、最活泼的表现,同时也是最有直接效果和创造成果的表现,也是最容易获得称赞、夸奖和肯定的表现。抓住这一点,就能培养孩子思维方面的积极性。

孩子小的时候会问:人能不能走出电视机呀?这时你要欣赏、夸奖他的想象。孩子还会想象:人可以不可以和小树对话?你又要欣赏和夸奖,并进一步引导他想象思维的发展:电视机里面的人怎么才能走出来?我们怎么和小树对话?

由此他会更喜欢思维,更愿意动脑筋,更注意学习。

记忆是游戏,思维是更有意思的游戏。

思维是将很好的因果联系,很多的故事情节,很深的奥秘,很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制造出来,游戏出来,所以它是更高档次的游戏。

说句玩笑话,要使孩子对思维不仅热爱,还有点上瘾。像玩一个游戏,他玩得很上瘾。热爱创造性思维,有高度的兴奋。

有思维方面有竞赛心理,争好,争上,争强,渴望创造,以此为快乐,为幸福,为自在。

五十四、快乐的思维是真正的快乐

快乐的思维是真正的快乐。

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快乐。

思维不仅不是苦思苦想,而是真正的快乐,同时还是一种美。

快乐的思维还健康,快乐的思维还自在。

一定要培育孩子对思维的真正兴趣、兴奋和快乐。这样,孩子就可能每日都得到提高。

对大家提一个要求,在你阅读了这本书之后,面对孩子,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都应该想到,一定要使得他从今天开始,五个积极性的小苗──火苗也好,植物苗也好,在你的培育下迅速成长。

只要做到这一点,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育,积极的因素一定会增长,你就不用为孩子的学习担心了。

家教格言:

人是思维的动物。

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的能力。

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思维方面有热烈的追求倾向。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

我们发现,人在思维方面有热烈的追求,追求思维的创造性,追求思维的高效率,这是成功的重要特征。

在思维能力方面首先要强调的:第一,是思维能力的全面培育;第二,特别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一个人的思维中最可贵、最天才的成分,第一就是想象力。

任何在世界上能够做出一点成功事业的人,他的想象思维必定是比较发达的。

要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要让他敢想,永远要夸奖孩子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有生命力、最有带动力的一种思维。

重视了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能力的培育,抓住这一点,突出这一点,就能带动孩子整个思维能力的发育和发展。

五十五、听讲阅读能力的培育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善于阅读,善于整理书中的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就有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阅读代表了所有的学习

听讲、阅读本质上一样。

听讲是面对口头书籍,阅读是面对书面讲课,所以,阅读和听讲是一回事。

阅读既然可以看成书面听讲,那么阅读就基本上可以代表绝大多数学习了。

你上课听讲,不过是口头阅读。把讲课的内容印成书籍回家看,就变成了书面阅读。

社会是一本大书,也是可以阅读的。

在社会中的学习,可以看成是阅读社会。

在生活中的学习,可以看成是阅读生活。

从本质上讲,“阅读”二字可以代表人类的整个学习。

五十六、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习本质上又可以归为阅读:阅读课本,阅读课外书,阅读老师的口头讲课,阅读社会生活,等等。

这里以阅读书本、讲义这种狭义的阅读作为阐述阅读的对象。

主要讲如何阅读书籍。

懂得了如何阅读书籍,也就懂得了如何听讲口头书籍;也就懂得了如何阅读社会。

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本质同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是一样的。

简单说,就是用描述、观想确立法,用暗示、欣赏、夸奖等方法来培养阅读的向上积极性、兴趣、自信、注意力、毅力等等积极性。

奥妙和培养其他能力是一样的。

不是夸“爱看书”,而是夸“会看书”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增加一个什么样的说法呢?很多书上讲,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要让孩子爱看书。我们要前进一步,不停留在培养阅读兴趣这个说法上。

我们要重点培育的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兴趣。

孩子不仅是喜欢读书,还特别追求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兴趣,往往夸孩子爱看书。这个夸奖对不对呀?没错。但是我们进一步,不夸奖孩子爱看书,夸奖孩子会看书。

会看书是更积极的表现,是更需要欣赏和夸奖的。

会夸孩子的家长要夸孩子会看书。

孩子正在看书,家里来了客人,有两种夸法,一种,夸我的孩子爱看书,那么孩子得到一个欣赏和夸奖,他可能还是爱看书,更爱看书。

但是,夸我的孩子特别会看书,就包含了两层含义:被夸会看书的孩子肯定也就更加爱看书了。爱看书是含在其中的,不夸就有。同时,孩子觉得家长夸自己会看书,同时夸了两个:既夸了他爱看书,还夸了他善于看书,比一般爱看书还多了点聪明和方法。

这是一个重要的奥秘。

我根本不愿意听别人夸我爱看书,这多笨哪,爱看书太容易了!夸一个作家爱看书,有什么意思?爱看书很普通。虽然也好,但是一般的很好。

一夸多能的引导方法

要培养孩子更好的状态,夸法上要体现智慧,叫一夸两能,一箭双雕,一个夸完成两个台阶,就夸他会看书。

会看书有很多说法,看得快,记得牢,会讲述,看完以后还能分类,还能想象,还能把书管好,还能记得有条不紊,还能说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还能把作者说个一长二短。这么一夸,孩子不仅爱看书,还爱得厉害。而且不光是爱,还越来越会看。

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的人,爱看书算什么!你夸一个作家爱看书,什么也没说明。也可能你说一个人爱看书,别人会以为这个人不务正业,不上班,光看闲书了。

会看书才是对阅读最高级、最积极、最正确、最简炼的夸奖和肯定。

就这么小的一个差别,一字之差,在这方面就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夸我爱看书,对我一点鼓励都没有,我倒觉得没意思。说我会看书就有点意思。对孩子也是一样,本来孩子挺爱看书,还有什么说的?说他会看书他就激动了,他觉得与众不同了。他觉得这里有味道,可以争取更向上。

所以,就兴趣而言,不是一般地培养阅读兴趣,是培育孩子提高阅读能力这种实践的兴趣。

我们不是夸孩子爱看书,而是夸孩子会看书。

只有会读书,才能爱读书

举个例子,踢球好的人大多爱踢球,跳舞好的人大多爱跳舞,讲演好的人大多爱讲演,学习好的人大多爱学习,会阅读的人大多爱阅读。

对于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孩子,小学了,初中了,高中了,大学了,他只有越来越会读书,才爱读书,因为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看所有的书籍。

一样东西你一点都不会,一做出来就比旁人差,你还爱这样东西吗?不爱吧?

与众不同──比别人强你才爱做。

与众不同比别人都差,这个与众不同好吗?

要从小鼓励孩子会看书,欣赏、夸奖孩子会读书的一切表现。

这是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五十七、不跟着书走(1

大多数知识性、理论性、逻辑性书籍,阅读高效率的奥秘是一句话,希望家长从小很简单地告诉孩子,是不被动地读书,或者说主动地读书。如果还不清楚,再做一个注释,叫做不跟着书走。

什么意思?

小说可以从头到尾不动脑筋地读下来,电视剧可以一路看下来,用不着动脑筋。但用这种方法阅读任何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的作品,包括大量学习的课本,效率极低。

一个课本就这样不动脑筋一遍一遍地读,像读小说似的读,很多东西记不住,很多东西不理解。所以,一遍遍被动地读书,跟着书走,是效率很低的。

好的阅读态度就是主动地读,要在思维运动中对书进行重新处理。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奥秘,这个奥秘对一切年龄段的人都适用。你就是水平再高,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现在有厚厚的一本书,无论是科学书、历史书、数学书,我们做一个尝试,把书中的目录、前言、章、节、篇,所有的题目全部取消,标点符号也不要,也没有分段。这本书从书名开始,所有的字都连着排下来,不论字号,不分段落,密密麻麻排下来。

书名叫做《高中物理复习法》,这是头几个字,紧接着排作者的名字,一直往下排。没有段落,不分章节,这本书你能读懂吗?

不可能读懂。

可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上头,为什么读不懂呢?

因为任何一本书,人们能够看得比较清楚,首先书名很大,第一章,标题也很大。再往下,第一节,然后是节标题。自然段一段一段分得很清楚。作者在书中已经把他的理论思想做了划分,有一个结构。如果没有结构,没有划分,你能看懂吗?不可能看懂。

有了篇、章、节、段的划分,有了前言和后记,一本书才能好读。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书进行处理

然而,只这样处理还不够,作者只是根据他的思想对所有的读者作了一般性处理。每个人还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做一个对自己适用的处理。

读一本书如果不分标点符号,不分章节,就好像校长到了学校,上千个人,他也不分谁是副校长,谁是教导主任,谁是老师,谁是同学,把所有的人名都排在上头,一个人一个人去认,那么,校长对学校的人员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师生、教职员工的所有的名单放在一起,他认了一年,了解了一年,这个校长可能还是糊涂的。

因为校长在“阅读”这个学校时没有结构。

所以,结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一本书作者虽然做了划分,但还不够,如果你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就要求你自己做划分。

阅读就像吃螃蟹

大家都吃过螃蟹。螃蟹在端上桌之前厨师已经做过处理了,他把它蒸熟了,或炒熟了。但即使这样,你吃的时候也还要加以处理,能不分壳不分肉的一块儿吃下去吗?不能吧?因为即使是经厨师处理过的螃蟹,也仍然是有的部分能吃,有的部分不能吃,吃的时候还要加佐料。要把那些不能吃的部分剔除,都吃下去要闹肚子。

阅读在本质上和吃螃蟹是一样的。

这样说,任何读者都会理解。你们说读我的书像吃螃蟹一样我也不会反感。

什么含义呢?

就是必须把一本书的内容根据你的需要、你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处理和安排。什么是要记住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什么是需要硬记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要搞清楚。

五十八、不跟着书走(2

又比如吃酒席,一道菜上完又上一道菜,你是一道菜跟着一道菜吃,哪一样都不遗漏吗?不管爱吃不爱吃,是否能消化,全部吃到家。不可以吧?应该有选择吧?

读书也是这样啊!跟着书走,自己不动脑子,就好像吃酒席时只知道张着嘴巴,连手都不动,让人往里倒。

绝对不能这么吃饭,也绝对不能这么阅读。阅读就像吃螃蟹,一定要对其处理,这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坦率说,我从来不讲我读书,我说,这一堆书我处理完了。这并不是说把书卖掉,而是说读书就像处理一个案头工作,这些信息我处理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书经过我脑子的处理,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哪个上面需要划点线,哪个需要做笔记,哪个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它经过一番主观能动的安排。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整理。把这些书整理完了。

如果你只说读书,那就是跟着走。说处理、整理是什么?就像吃螃蟹,要进行安排: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什么该吸收?什么该创造发展?什么需要记忆?什么是随便流览一下就可以的?哪些内容是天才的?哪些内容是平庸的?

都要做一点安排和整理。

这个本领家长们首先体会一下,然后,慢慢启发孩子掌握。

如果你掌握了,将你掌握的要领告诉孩子。如果你一时掌握不了,请你把书中的要领告诉孩子。孩子大一点,他可能自己慢慢就能掌握。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好比让你当校长

对书进行处理和整理,第一层意义就是按照书籍本来的内容、结构,完整全面地掌握和记忆。

一本物理书,一本外语书,一本地理书,通过孩子主动的阅读,最终要把书里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了,都记住。书中有章节划分,有段落划分,有一系列整体和局部的结构,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处理真正掌握它们。从头到尾读一遍,没有掌握,再从头到尾读一遍,还是不清楚。

这样的阅读最要不得。

读书的关键是什么?首先要搞清大结构,再搞清中结构,再搞清小结构,这样才能从总体掌握它们。

就好比你是校长,你到了一所学校,学校里一千多学生,二百多老师,校长怎么才能比较快地全面掌握这个学校的情况呢?

你肯定不能把老师、校领导、学生名单都一一摆在这里,不分轻重顺序,从头一个名字不落地往下背。这样背的结果,你下了很多功夫,还是搞不清楚。

作为校长肯定应该这样,到了学校,先弄清楚学校的大结构,校一级领导主要有谁,要搞清楚。各个教研室的负责老师是谁,要搞清楚。一共有几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的大致情况,要搞清楚。每个年级有几个班,要搞清楚。一共有多少年级,每个班的班主任是谁。

这样,校长就对全校有了整体概念。

然后再深入了解:数学教研室的老师有哪几个?生物教研室的老师有哪几个?逐步把所有的老师都了解清楚。

那么,一千多个学生怎么了解清楚呢?校长并不需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呀!那么,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典型学生,最优秀的和比较落后的,校长可以了解一下。这样,对学校的了解越来越全面了。

读书一定要像当校长一样,拿来一本书,书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前言写了哪些内容?全书共分有多少章、多少篇、多少节,每章每节大概结构是什么样的?

不论是复习一本书,还是通读一本书,都要有这种全局概念。从大结构到中结构再到小结构的安排,是读书的根本。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不可能把所有的职工名字都记住。那么,他怎样掌握这个工厂的情况呢?不可能把每一个职工的名单摆出来,一个人一个人逐个了解,不必要这样。

肯定也要这样,先了解厂级领导的状况,有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的主任是谁?车间下面工段一级,工段长是哪些,素质怎样?全厂人员的安排如何?生产总值多少?有了大的概念,再逐步深入到各工段、各班组,细化到工人的状况,存在着哪些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阅读学习,掌握知识,都要有结构的概念。

五十九、不跟着书走(3

整理是记忆的诀窍

再举一个例子,你走进一个陌生房间,房间的陈设不是你摆放的,你找不到抽屉里的东西。这时候你开始记,一样一样记,也不一定都记得过来。

可是如果你把这个房间重新整理一遍,把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摆放一遍,你就记住了。不去整理,不重新摆放一遍,你拉开一个抽屉,看这里面是什么,记一遍,再拉开另一个抽屉,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再记一遍。这么多东西,这么多衣物,你永远记不清楚。不管看多少遍也许都记不住,因为抽屉里的东西太多了。

可是如果把抽屉里的东西都倒出来,用你的手重新码放一遍,这些东西就都记住了。

哦,这个抽屉里面放的是衣服,原来放的结构不太合理,毛衣和内衣怎么放在一起了?现在你把毛衣放在一边,内衣放在另一边,再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要整理房间,而不只是来回拉抽屉。

这个比喻任何人都能懂。家里的东西不是你放的,来回数,你还是记不住,但是整理一遍就特别清楚了。

对房间的整理和对书本的阅读是同样的奥秘。

对一本书整理一遍,胜过随随便便浏览几十遍、几百遍。

学习就是善于整理一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

处理与整理是创造的诀窍

永远要带着处理与整理的概念阅读书籍。

处理与整理的过程不仅能够记住有用的东西,还可能有创造。原来可能放得没有条理,不是最合理,经你重新一放,放出新景观,新结构,新意,还有创造性。

一本书阅读通过你的整理以后,不仅记住了应该记住的东西,还有该启发的,该发明的,该创造的,该联想的,都产生了。就像一个房间,通过整理,不但记住了东西摆放的位置,可能比原来更美丽了。

不但记住了,还比原来更美丽了。你想,这是多么好的结果。

不这样做,你费了很大力气,内容都记不清,一考试就忘。

整理一遍胜过阅读几十遍。

所以,教育孩子不要跟着读,不要被动读,要主动地、带有整理性的读。这样就有可能在孩子长大以后,知道读一本书什么应该剔除,什么应该批判,什么有价值,什么有启发,什么能产生新课题。

六十、阅读能力的延伸

阅读能力的延伸就是处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处理、整理书的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处理、整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处理、整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读书中都能养成。

善于阅读,善于整理书中的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社会所有信息,就有工作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要特别注意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就要特别着重。

阅读书籍也是一种智慧,也有趣味,也是游戏。

善于整理书籍,在整理中阅读,是一种特别智慧的游戏。

一个人会读书,就能把读书当做游戏。

家教格言: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处理、整理书的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处理、整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处理、整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善于阅读,善于整理书中的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所有的信息,就有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会看书是更积极的表现,是更需要欣赏和夸奖的。

会夸孩子的家长要夸孩子会看书。

会看书才是对阅读最高级、最积极、最正确、最简炼的夸奖和肯定。

阅读在本质上和吃螃蟹是一样的。

就是必须把一本书的内容根据你的需要、你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处理和安排。什么是要记住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什么是需要硬记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要搞清楚。

要整理房间,而不只是来回拉抽屉。

对房间的整理和对书本的阅读是同样的奥秘。

对一本书整理一遍,胜过随随便便浏览几十遍、几百遍。

永远要带着处理与整理的概念阅读书籍。

处理与整理的过程不仅能够记住有用的东西,还可能有创造。

整理一遍胜过阅读几十遍。

阅读书籍也是一种智慧,也有趣味,也是游戏。

善于整理书籍,在整理中阅读,是一种特别智慧的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