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实施背景:
是泰州实验中学立足生源现状,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必由之举,是“穷”则思“变”,“变”则思“法”,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果。
借鉴成果:
评价标准:
以学生的进步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唯一标准,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将教学的立足点从“教”转到“学”上来。即不管教师讲得多么多,多么难,多么深,多么卖力,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思维发展,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与无效的。现在我校部分教师的课堂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恹恹欲睡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甚至出现对“牛”弹琴现象(尤其是高年级),作为弹琴者的教师该反思:“牛”为何不愿听?“牛”为何听不懂?
实施准备:
准确定位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起点指学生的基础,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心理需求有准确的把握、估计,其次是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有准确的定位(定位的依据是课标、考纲、教材教参、试卷)。
课型及模式:
试卷评讲课型:得失分析目标定位——小组合作自查自纠——师生研讨质疑、答疑——变式拓展当堂巩固。
政史地课型:默写检测——自我诵背——小组研讨(问题由教师提出)——师生探究——当堂检测
课堂特征:
1.从教师“教”上看:“导”重于“教”,“放”多于“收”。
2.从学生“学”上看:“议”重于“记”,“问”重于“听”。
3.从教学内容上看:生成性教学内容随处可见,预设的教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总而言之,课堂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课堂给学生小组研讨的机会;课堂给学生全班质疑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二次检测(变式题检测)
理论支撑:
1.主要感观获取知识的效率比:视占83% 听占11% 嗅占3 .5% 触占1.5% 味占 1%
2.24小时后知识保留度:讲授保留5% 阅读保留10% 视听保留 20% 讨论保留 50% 实践保留75% 向其他人讲授保留90%
3.讲授内容24小时后的保留率: 11%×5%=0.55%
我的思考:
1.试卷评讲型课型特别适用于初三复习,初三教师应努力借鉴运用。
2.课堂的本义是师生交流、对话、探究的互动舞台,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兴趣、信心与习惯上多下功夫,只要学生学有兴趣,就一定会学有所得。
3.教师选择教法、学法应考虑不同感观获取知识效率的差异并遵循知识保留度的一般规律,实现教学的有效化。
4.增效的关键在于选择好“讲”与“练”的内容、时机及方法。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