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策略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学困生 |
分类: 班级管理 |
每个班的优生、差生都是相对存在的,的确有少数学生难以跟进,成为所谓的学困生。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因此,要促使学困生的转化,想办法排除学困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在从事这项研究中发现的几点排除学困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有一名叫李明月的同学,学习较差,但他有个特点,口才特好。我利用其优点在“读报课演讲”活动中,多安排他讲,并帮助他整理稿件,规范言行,渐渐的,他演讲出名了,在学校组织的演讲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还有一个叫赵天立的学生,本来是个挺聪明的孩子,可他却养成了生活散漫,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做,抄别人作业等不良习惯,更甚的是他们打起架来不要命。课任教师提起他皱眉摇头,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一个看似不可救药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优点——爱做好事。班上谁的凳子坏了,他主动修理;扫帚散了,他就从家里拿来铁丝、钳子捆扎好。在得到老师及时表扬情况下,他又把上学路上拾到的几元钱主动交给老师,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在年级学生会上大力表扬他,并号召广大师生学习他这种热心助人,拾金不昧的精神。事后,找他谈心,首先肯定其成绩,也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要求和希望。及时的表扬,诚心与他交谈,使他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想而知,思想的转变必定会带来良好的效应,学困变先进也将是一种必然。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学困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学困生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学困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问题上,存在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学困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学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父母大多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因此,可以利用父母艰辛,唤醒子女沉睡的心灵。每一次的思想课、心理教育课,我都抓住他们的父母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一点,让学生多一点回想一下在家劳作的双亲,是沉重的父爱母爱压弯了腰,是不断的劳作磨裂了手;如果不好好读书又怎能对得起双亲?有一位原本是个无心上学、言行过激,把老师的说教当作耳边风的学生,其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双手因劳作而裂痕满布,像松树皮。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该校的老师让他多拿自己的表现来对照一下父母的双手,多想一想:“难道自己懒惰对待学习的行为对得起父母辛勤劳作的双手吗?”经对比教育,该学生地变乖了,作业、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上和课后再没有发现他有违纪行为。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学困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我体会到转化学困生只要有“爱人之心,识人之明,救人之德,助人之恒”的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