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作业管理要需遵循“新”“细”“实”三原则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杨廷环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促进作业设计改革,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同时要求各地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平台,畅通反映问题和意见的渠道。山西省教育厅明确,教师布置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严禁布置超课标、超进度的作业。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作业管理是落实“**”的重要抓手之一。为更好地落实“**”要求,作业管理需做到“新”“细”“实”。
“新”,指作业管理、作业设计要具备新理念、新思维。首先,要克服应试教育思维,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作业难度,可以多布置一些阅读类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设计作业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少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布置一些实践型、研究型的开放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思考能力。
“细”,指要细化作业管理模式。学校教导处要统筹作业管理,合理调配各科作业量,防止任课教师各行其是地布置作业。此外,作业研究也要精细,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加强作业研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学生摸底也要精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情况,摸清不同梯次学生的需求,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因材施教。
“实”,指作业检查要落实到位。布置作业后,作业检查、分类指导也要落实到位。对于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开放性作业,教师要加强指导,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度放手。另外,教师要尽量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家长没时间、没能力监管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作者杨延环,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