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班主任应对后进生“六忌”

(2021-10-27 22:24:35)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后进生

分类: 班级管理

韩冬

所谓后进生,即常说的“问题学生”,通常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和问题较多的学生。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后进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其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其实,后进生也并非生来就落后,他们最初也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抱负,即使变为后进生也不乏改正缺点追求上进的要求和决心。而且他们也同样具有高中生的共同特点:“身心发展进一步成熟,与成人水平接近,个性特征初步形成。”因此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既重要又迫切,作为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意“六忌”,才能真正体现“有教无类”。

高中班主任应对后进生“六忌”

一、忌“漠不关心”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高中班主任首先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一般说来,后进生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如过度的自尊心理、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应付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等。其中严重的自卑心理是引发其他不良心理的心理根源。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抚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差,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要求,因而经常受到指责、惩罚和奚落;或由于家长长期溺爱而形成的骄横傲慢,唯我独尊,谁也惹不得的过度自尊心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反感。这样长此以往,他们便会渐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要么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惴惴不安回避现实,形成躲“债”过“关”的应付心理、恐惧心理、厌学、厌世心理,以极其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玩世不恭,“破罐了破摔”,形成明显的怀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对自己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言行极为敏感,抱有“敌意”,用不正确的态度对待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善意批评教育和帮助,甚至以恶作剧戏弄师长,欺侮同学,破坏学校教学秩序,损坏集体荣誉。当然不可否认,不少后进生也有一些好的心理因素,如处世机灵,反映敏捷,好动胆大,重感情,等等。但由于不良心理成份较多,未受到有效的抑制,往往又会使这些好的心理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甚至产生相反的心理效应,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上述心理特点的形成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从内因来看,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可塑性大,与他们社会生活经验少,单纯幼稚,自我生活能力不强,不善于辨别真伪、美丑和善恶,抗诱惑能力弱的内在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确解决,就可能成为后进生及其不良心理形成的主观条件。从外因来看,社会和家庭中不良风气的影响是后进生及其不良心理形成的外部条件。但究其根本原因又无一不与教育有关,其中学校教育工作的不力或失误,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外部因素。因此,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和不良心理因素,教育好后进生,其主导作用还在于学校教育,尤其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班主任教师。

为此,班主任要尊重和爱抚后进生,这是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说,班主任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和维护后进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告别过去,痛改前非,回到集体中来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总之,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抚后进生,才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振”和“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逐渐消除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转变成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热爱后进生是教育引导后进生的前提,后进生最缺乏的最难得到的是爱和信任,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消除对立情绪,可谓:热爱关心、消除对立。

第二、“迟钝型”的后进生,通常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对于他们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等方面狠下工夫,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落下的功课,解除自卑感。比如设立学习互帮小组,形成“一帮一”的局面。

第三、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思想意识较差的后进生,则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着重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特别要注意研究和消除他们违纪违法的不良心态,联络各方面教育力量,采取各种办法防止外界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干扰和诱惑,引导他们阅读观看健康的书籍、影视,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

当然,后进生的情况并不止以上几种,只要我们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高中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和针对其特点与缺点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三、忌“片面性”

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这些微弱、细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为此,班主任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真诚的表扬与激励,是对学生巨大的鼓舞,能使他们体验到受到爱抚和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诚恳而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克服,切不可一味迁就姑息。但是对后进生的批评一定要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注意批评的语气、声调、分寸和场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简单粗暴,随便扣帽子等不尊重学生的态度。

高中班主任要坚持正面教育,长善救失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尽量多采用夸赞、表扬、奖励等正强化手段,正确运用责备、批评、处罚等负强化手段

四、忌“所谓的‘一’如既往”

所谓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例如,进入新学校新班级的时候,特别是高一新生时,后进生往往会有在新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欲望,这是转变后进生的好时机。因此,班主任要提前做好后进生情况的调查,因人制宜,主动而自然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热情地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促使其将调整自己的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又如,某些后进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和冷遇时,心灵会受到严重的创伤。如果这时班主任热情地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就会因感受到安慰和鼓励而再次振作起来。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会由此得到新的契机。再如,某些后进生偶然得到一次高分数或为集体、为他人做了一件好事后,会一时沉浸在欣慰之中。在参加了某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后,在听了一场英雄报告后,他们会受到强烈震动,情绪激昂。这些情况都可能给教育带来契机,班主任只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取得教育转化工作的最佳效果。

五、忌“孤军奋战”

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和影响协调一致,并连续持久地贯彻,是构成教育转化后进生改过自新的重要条件。反之,如果各方面教育人员各行其事,要求不统一,就会使教育影响相互抵消,造成后进生的思想混乱,而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起着主导作用,是联络和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纽带。因此,班主任一要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后进生,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把他们吸引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自觉接受教育和帮助;二要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交换后进生的情况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争取科任教师支持,创造条件发挥科任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作用;三要与家庭、校外教育机关、派出所、街道组织、有关学校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形成立体教育网络,使后进生处处有人管教,有人关心和帮助。总之,只有班主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协调统一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从各种渠道去影响后进生,才能取得教育转化工作的良好效果。

六、忌“一蹴而就”

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经过教育转变好的学生,有时会“旧病复发”;二是有的后进生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班主任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坚持贯彻教育连续性原则,耐心教育,持之以恒。

首先,要正视教育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极大的毅力、耐心、细心和热心,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次,要查明后进生进步缓慢、停滞不前或出现反复的原因。再次,要尽可能防止后进生的思想反复。后进生的反复虽然是正常的现象,但对教育工作来说毕竟又是一种损失或失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后进生的思想反复既有先兆又有规律。因此,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学生,掌握教育主动权,联络各方面教育力量,及时抓住苗头,防微杜渐,把反复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

(来源:思想者园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