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训练,让你的课堂“立竿见影”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刘春文
浔江映善人
阳山照奇才
陶堰镇中心小学又名浔阳小学,悬挂在会议室里这配画回文诗,极具文化韵味,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试着寻找规律朗读这两句诗,竟然每种朗读都回味无穷。
浔阳小学创建于明朝万历两年(1574年),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文底蕴深厚,地域资源丰富,近几年学校从“善”入手,进行“知善”、“学善”、“明善”、“行善”、“兴善”的教育,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善、美的校园文化。在这个背景开展了“至善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
10月9日上午,区教研室对陶堰镇中心小学“至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视导。按照“围绕主题阅材料——带着问题观课堂——聆听介绍凝智慧——发挥专业说观点——运用理论写报告”的视导步骤。全体视导员首先走进区数学新秀班学员丁秋君老师的一堂数学展示课——《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中,丁老师由“微人微语,讲解口袋题”引入,从“旧知引领—质疑探究—巧设练习—拓展延伸”这四个课堂结构出发,努力呈现“以生为本、尽善尽美”型的至善数学建模课堂。整堂课内容贴近生活,教学设计精致大气,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用心思考。一堂课解决了“归一”问题,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很有收获。那么,语文课也能像数学课这样一课一得,立竿见影吗?
第二节本人听取了粱爽老师在四(2)班执教的屠格涅夫的《麻雀》,课堂最大的亮点是微训练的穿插,一堂课连续设置三个仿写环节,企图以课文为依托,实施以读导写的策略。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环节一】:
出示“一只小麻雀”的示例,接着出示大猎狗的图片,要求学生按照加点的文字格式仿一仿:猎狗突然出现的情景又会怎样呢?(屏幕出示)
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
头上长着绒毛,
分明是刚出生不久,
从巢里掉下来的。
【听课诊断】:
这个片段找得不错,也很适合仿写,但是仿写的落点是什么?要求中没有指明,只是加点了文字规定了句子的格式:“一只小麻雀……它……分明是……”其实这个仿写的成功点不是句式,而是里面的神态描写。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可怜的麻雀,有的说是一只可爱的麻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如从“呆呆地”“无可奈何”“小翅膀”“掉下来”读出它的弱小与可怜;从“嫩黄”“绒毛”,引导学生读出它的稚嫩与可爱。“仿一仿”可以让学生仿写神态,这样的指向性更为明确。我们看看学生的仿写,“一条猎狗凶猛地看着小麻雀,发出阵阵嘶哑的声音。它眼睛死死地盯着小麻雀,耳朵直竖着,分明是想把小麻雀一口吞下。”这个效果不错,但有许多仿写的落点就不是很清晰,因此,出来的效果与文本的句子距离较远。
【环节二】:
在麻雀眼里,猎狗出现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你也能学着作者用上一个恰当比喻句吗?(屏幕出示)
老麻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听课诊断】:
这个微训练设置很容易操作。但是教师的引导似乎有点偏位了,如:“你从课文中看到了怎样一只老麻雀?”有些学生回答是“勇敢”,有的回答是“爱孩子”,答案不唯一。其实这里的指导出了问题,因为设题的目的是用上一个比喻句仿写,所以此时指导应该落在“像一块石头似的”。可以这么问:“你从这个比喻句中读出了这是怎样一只老麻雀?”让学生体味老麻雀“石头似的”是什么感觉?能否换为其他的比喻?接着用换词法比较“落”这个字的好处。引导学生感受老麻雀此时为救小麻雀的果断与坚决。在充分感受比喻的妙处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写出其中的意境。
【环节三】:仿一仿:同学们,你有过极度“紧张”和“恐惧”的经历吗?你的反应是怎样的?请你写几句。(屏幕出示:)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听课诊断】:
教师出示了课文中的片段,但是至于这片段好在哪里?应该怎样欣赏?教师似乎缺少引导。这个语段重点应该落在老麻雀“想拯救自己幼儿”的心理活动上,引导学生写心理可以借助动作,如“掩护”“发抖”“嘶哑”等刻画,这样学生仿写才会有的放矢。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学生仿得不错:
“我一向害怕恐怖片里的怪物,一次,我看了一部恐怖片。晚上睡觉,我总感觉那些吃人的怪物就在我的旁边。于是,我浑身发抖,躲进棉被里,只有在我入睡的时候,才能挨过一个夜晚。”
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师的初衷不错,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课后,我与粱爽老师交流的时候,梁老师自己也感到有所遗憾,整堂课以训练为目的,文本研读较少,少了字里行间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种为仿而仿的误区呢?
首先应该依据文本,研读文本,潜行在字里行间,这是仿写之本。其次,每次仿写的目标应该清晰,如第一个落实神态描写,第二个是比喻的效果,第三个是心理活动,由易到难逐个击破。再次,训练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是口头训练,小组共同完成,也可以是个人书面训练,再一起修改升格。这里还有一个隐性的倾听问题,一个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其他学生往往各顾各的,陶醉在自己的创作中,此时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互相点评,帮助修改,这样就自然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远远超过单纯地说教。
“至善课堂”是最好的课堂,这是我们追求与努力地的方向。最好的课堂也就是课堂环节最适合学生主体成长的课堂。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包括课堂的每个环节的设置体现“至善课堂”的核心理念“启智、善思、快乐”,这是每个语文人的孜孜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