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父母的心》例谈长文短教的策略

(2021-09-30 13:40:59)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赵福楼

《父母的心》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被选入苏教版教材。应邀执教此文,云南师大张承明师嘱咐我着意体现小说的教学特点,并与教师分享长文短教的经验。或许这篇小小说,与教材中的其他文章比较,也算不得长文。可是就一课时的教学而言,达成良好的认知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从信息提炼的有效性,与教学的实效性角度看,很多文章的阅读都需要考量长文短教问题。这促使我有所思考,草成一文。

由《父母的心》例谈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课文篇幅与适应性教学的分析

长文相对于短文而言。这里特别指的是教材的选文。按照目前的教材编写情况,一般阅读课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阅读文章篇幅在累积增加。小学阅读主要为短文,而长文阅读特指中学阶段的阅读。

小学课文,在三五百字为常见,到了初中课文多数为千字文,再到高中阶段的课文,更加增长,有的在二三千字。我们的教材为文选式,一册书三十篇课文左右,即在半年时间大约一百多课时的时间内做精读学习。这么多学时里,有练习、复习、考试、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所以分配给一篇课文的课时,大约在1~3课时。用这么多的课时,对于课文进行阅读,课堂上发生的课文阅读一定与我们平日的浏览阅读不同。那么这个教读的活动消耗这么多的时间,在做什么呢?而且,所做的这些是不是有效的呢?这值得研究。

小学的教学课文最短,而识字和词汇积累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最容易把阅读定位在逐段、逐句、逐词的剖析。我们也把这样的阅读叫做解剖式阅读。而且,学生的认知具有局限性,所以在意义把握上,更强调对于文本显著意义的理解。这样可以理解小学短文的阅读比较强调从字面到字面,在词语的推敲与语句的感知上,做得更为扎实。阅读中较少迁移性,或者有所拓展也是建立文本意义与生活经验的简单对应,问学生生活里有无类似的事情,你怎么认识。

到了初中,在课文长度上增加了,在认知难度上也有提高,所以一篇课文,其文学特征与文化价值,以及这篇文章的时代特点都比较突出。或者说,课文的典范性增强了。我们对于课文的审美就不仅仅在词语上了,而且小学词语的积累也分化了这部分学习的压力。阅读中增加文学性和文化性、时代性的关注,势必要为文本助读增加材料。知人论世,以及意义的泛化理解和个性化理解就增加了。教师在阅读指导上的关注面拓展了。一般要聚焦在某一个认知问题上,引导学生在文本探究式阅读中,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课文与作者。与小学阅读比较,初中的阅读由文本加长而带来了两个突出变化:阅读的关注面增加了,不能局限在课文认知课文;阅读的深度要求也增加了,要能读出大众认识和自己的认识,即对于学生的感悟力和思考力均有较高标准的要求。

高中课文的典范性更加突出,其文学性和文化性更加鲜明。而在在实用类阅读时,也直接对应复杂知识的理解。随着选文的长度增加,也客观提升了阅读的认知要求,即审美和应用被当做重要的阅读任务。在共性认知上,我们强调与作者的当时表达非常贴切;在个性认知上,我们强调有自己的创造性认识。所以,超文本的东西在阅读中不断被植入课堂,而且与课文建立联系。为此引导学生对于文学性和文化性有较多的认知。这样的阅读往往带有专题性质,即围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升格为话题,形成课堂对话。

二、长文短教的基本教学策略

所谓长文短教,针对的是初中和高中较长的课文,而且认知要求更加突出文学性和文化性,对于思维能力和个性审美也比较重视。如此看,以长文为阅读对象,则需要在文章的意义与超文本链接之间建立关联,以推进学生的思考。从教学的观感上看,要有宏观的认知,也需要有微观的分析。认知有开合度才好。具体说,教学策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课文认知要确定其落点与起点。

所谓落点,即从师本的阅读看,你觉得一篇文本的认知价值集中体现在哪里?你需要把这个认知所得作为你要教会学生,即学生与你可以在这里形成共鸣的地方。这就是教学中的认知落点。语文的意义认知,有个大的框子,因为所有的有意义的表达,总是反映现实生活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的独到思考和体验。其话语的落点很多时候,我们普遍看得到。比如大量文章所写的都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认知的落点一般都在体现亲情的深厚。若这么定位落点,就是学生都知道的东西了,你的教就没有意义了。文学性的文字,要表达一个特定意义,非要有其特别的视角,即善于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上用心思。所以,我们确定的认知落点,一定要找到作者的这个独特性,以及此文的个性化东西。如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他用一个故事表达父母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不舍”,这样的行为突出了父母之爱。所以一定要说清楚,怎么“不舍得”。这就是教学的侧重点。而且,对于这个“不舍”的理解也是认知的烘托。这包括,故事里的贵妇人对于穷人不舍孩子的理解;也包括作者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对于“不舍”的理解。我要教什么?如此分析就明白了。

然后确定怎么去你落点,你的认知定位的那里。这就是教学的起点。我想从认知穷人家里的特点——“穷”来入手。因为对他们的不舍,表达得很充分。若不是在家里生活非常困难,无法维持的情况下,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舍就显示不出可贵来。

两点一线。指导课文阅读的流程就清晰了:在体会家庭困境之后,明确课文展示的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是送出还是不送,父母心里是很难抉择的。最终还是感情占据了上风,即父母对孩子的不舍感情成为了胜利一方。

其二,多维度认知,扩宽认知视域。

告诉式的教学,把课文的意义转达给学生不难。就是在一般人的生活里,以及大众话语的背景,也决定了孩子们对于父母之爱,这个表象化的认知是接受的。可是这样的认知中,缺乏有两样东西:一是感动,这个东西不是从他们自己心里长出来的;二是缺乏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感同身受的,即与作者与小说里的人物,他的选择有一样的体验。

为此在认知设计上,我在《父母的心》一文里,挖掘出三重认知:一者是穷人父母的不舍之心;二者是贵妇人对于父母之心的理解;三者是作者对于父母之心的理解。由此,引发第四种认知,学生普遍对于父母之心的理解。

其三,阅读需要根植在文本里。

语句和词语的推敲往往是读者在文本的语境里,体会作者当时写作,在措辞用语中,怎样精细化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情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要玩味字眼,其实目的就在于让读者学会跟作者一样,融入这个情境里。

阅读的共鸣一定来源于,对于语句和词语的精当化表达的理解。

在《父母的心》一文里,描写穷人家的孩子,四个孩子里,出场三个,在衣着上是“污迹斑斑”,而不是“破烂不堪”。可知这个家庭很穷,孩子们也很活泼、顽皮,可是父母从不委屈孩子,不让他们缺衣少食。这里可见父母之心。之所以穿着上“污迹斑斑”,就在于他们的母亲还在哺育一个孩子,实在没有精力给他们换洗衣服了。

这个细节在阅读中往往被忽略,若教师教学中,有意识引发注意,就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三、长文短教面对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法

长文短教,这个术语中,“长”所指的是篇幅很长,一般需要消耗较多的阅读时间;而这里所谓的“短”则指的是教学中的“取短”,也就是说,文章长可是教的时候要有取舍,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关注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所以,在长文短教实践中,我们需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文本信息驳杂而宽泛,从文本信息的提取而言,要有聚焦点。

文本篇幅较长,这意味着,组合文本的各个意义单元——词语、句子、句群、段落、文章等均内涵信息,且信息容量更大。从结构上看,相对复杂;意义上也相当宽泛,若阅读注意力,较多关注一点,自然就从这个地方提取信息较多,所以认知上也就被这个认知视角所左右。很多时候,对于同一文本大家有不同看法,与观察视角、自己经验、思维方法等有关,也与文本的关注点有关。

对于长文而言,我们所选取的认知点,即关注点,一定要能够具有典型性,可以辐射到全局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虽然着力的文本的细节,看的是一点,可是在认知上是“以小见大”。

教师的文本阅读时,一定要找到这个关注点与全局的关系。否则,那些文本中无数的细节,占用了很多学习精力,却让你认识游离和泛化。这个现象在现实的语文阅读课讨论中,比较常见。

2.从思维发展角度看,认知是一个线状结构,缺乏思维含量的教学,课堂结构一定是松散的。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般可以容纳一到三个问题的解决。所以对一节课的审视,我们发现主问题是要明确的。学习这篇文章你的达成目的是什么?这个认知落点确定后,一般需要将之转化为一个问题,或者在认知路径中,有铺垫性问题。这样的问题之间是有前后关联的从认知上看,体现的是从肤浅到深刻,从局部到全面。

这样的问题链条的设计,我们一般叫做阶梯式问题。在问题意识突出的课堂里,阅读行为中内含了思维活动,是探究性的。现实教学中缺乏探究性,一定与这个问题的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关系。

3.一节课里,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贯穿,不能因为忌讳教师发言,而造成归纳思维短板。

在问题探究的阅读课里,问题先行,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这个时候,思维从问题发散开来。每一个学生基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经验,以及阅读关注,一定有不同的认知,即出现了认知差异,有的认识甚至是偏误的。每在这个时候,即集体讨论时,出现思维发散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用归纳思维,让学生聚焦起来,形成共同认识。这个行为我们叫做课堂小结。这个阶段的思维活动,是归纳思维。

可是若思维聚焦,认知趋同之后,思维的活跃度就不够了。下一步又该设计引发思维波澜的问题了,这个目的在于演绎思维的运用,形成发散点。

良好的教学实施,一定是合理运用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