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堂反思能力的几个策略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一些中学教师工作繁忙、压力大、时间紧是当前学习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一名教师如果对教学改革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领悟和内省,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并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实践?为此,教师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水平。一方面,经常自觉地学习教学理论和教育家的名著,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及最新成果,广泛涉猎经典大师的观点和前沿的教改信息、动态及进展等,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学科需要,或从教学实践出发,有针对性重点研读一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借鉴指导作用的专著、论文,通过广泛涉猎和重点研读、日积月累,其兴趣、动力、愿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2.增强课堂反思的意识和动力。课堂反思日记是教师提高课后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教师的课堂反思日记的内容涉猎应十分广泛,既可涉及到专业自我方面,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他人的对话等;有关教学方面的,如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及时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或对课堂上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教学提供可吸取的教训;有关学生方面的,可记录学生的思想、见解等。
3.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课堂反思渠道。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要求和规律,同时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层面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针对性。
4.参与教学科研,促进课堂反思的超越。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课堂反思型教师。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