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一所好学校,必须有名师、大师,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大学如此,小学、中学也不例外。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是教育事业的元气,为教育事业培本固元的最根本的工作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应该通过丰厚待遇、人本管理、竞争机制来打造一支量足质高的师资队伍。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教育机制作保障,包括:用崇高的理想激励人,用宏大的事业凝聚人,用合理的待遇感化人,用浓厚的情感留住人。其具体策略是:
一、注重激励教师,带着激情去追求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育工作要成为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激情和敬意,把教育视为事业来对待。职业仅为个人,事业则为大众;立志成就事业,不怕没有职业;专心谋求职业,不一定能成就事业。将教育视为事业,才能志存高远,无私奉献,才能成就一流的教育业绩。这种追求的领跑人是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有执着的追求,有干事的冲动,不断给自己、给学校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的校长,一定是对教育充满激情、视教育为事业的校长。上有所好,下必其焉,校长就像学校的一面旗帜,其激情和追求可以感染教师,带动教师;教师的激情和追求又可以感染带动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和追求融汇在一起,校园就会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支持个人诉求,为教师发展助威
尽管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由“量的满足”到“质的提升”的阶段性飞跃,但当下教师并没有真正取得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教师专业发展”还只是理论专家、教师精英的“跑马场”,教师个体与生存环境和体制性力量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紧张。一是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使得不少教师在压抑中隐褪了教育激情,湮灭了教育智慧,也失去了追求新目标的力量。二是学校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束缚,强调“预先指标”,追求“质量效率”,这种思想一直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微末节之中。我们无法想象那些被束缚在规章制度下压抑扭曲的心灵,如何给学生以健康、健全、积极的教育。三是政策话语、专家话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宰,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外力控制之下,各种教育政策话语及专家话语具有强大的话语霸权,理论与实践处于分离状态。从大多数的教师论文里,看到的不是教师个性化的教育体验与感悟,而几乎是空洞的政策解读、理念诠释和专家观点的演绎与实证。管理的本质应该是人文的,使人的天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实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和尊重,在于给教师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认同和支持教师个人诉求,实实在在地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三、重构发展理念,培养专家型教师
1. 文化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感召力
学校文化是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能够塑造教师的行为,影响并决定教师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历史沉淀的自然过程,又是由校内师生主动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的构建过程。学校文化的品质是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是释放人性光芒、充盈人文关怀和拥有道德力量的源泉,让教师享受到“为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幸福”。
2. 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力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师德为首,将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贯穿于校本培训的全过程,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本研修理念,健全校本研修机制,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一是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的校本研修的发展理念;二是营造“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崇尚研究”的校本研修的浓厚氛围;三是健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制度激励”的校本研修的有效机制;四是形成“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学校同步发展”的校本研修的良好局面。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的支撑力。
3. 管理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学校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物,而是为了人,是为了实现学生主体价值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同时又是为了完成教师主体的价值提升。发挥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职能,克服管理的“物化特征”,从而找回教师作为主体在强制性管理中的失落。学校是一个人、财、物、信息等多元组合的复杂系统,只有这个系统的协调运转,才能保证学校管理的效能,学校的管理效能又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学校应致力构建管理子系统:“业务指导系统”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质量监控系统”致力于促进教师的行为反思;“信息支持系统”致力于给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泛便捷的交流平台;“后勤保障系统”致力于提供教师学习、工作和校园生活的服务与帮助。各个系统各司其职,彼此支持,让学校管理真正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4. 追求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一是做德才兼备的人师楷模。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情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心学生的身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益,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情感育人,以道德育人,以智慧育人,以人格育人,充分体现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以高尚的人品、人格、人生观引领学生成人、成功、成才。二是做开拓创新的专门人才。教师要形成“综合”、“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格特质,要做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情感丰富,个性鲜明,视角敏锐,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探求欲、创造欲;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整合的综合能力,有团结协作精神,有内省完善的能力;有理论批判的胆识,有实践探索的勇气,敢走前人未走的路,敢做前人未做的事,敢于无拘无束地挥洒智慧和热情,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心灵去体验知识所负载的社会价值,去诠释文化所蕴含的生命意义,去感染、激活和唤醒那一颗颗渴求成熟和成功的心灵。三是做奉献人生的路石人梯。教师要有仰望星空的恒心。浩瀚而灿烂的星空,不仅会引燃希望的烈焰,引发无穷的想象和追求,而且能启迪教师仰望学生的星空,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人类长空的一颗耀眼的星星,都有可能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欢愉和幸福。教师要有人生义务感、历史责任感、育人使命感,要以其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高超的学术、高洁的品行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推祟,成为学生道德情操的建设者,学生精神家园的捍卫者,学生学术方向的引领者,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者,学生人生态度的塑造者,乐于奉献,甘做人梯,报效祖国。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