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教师定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给教师下的定义,千百年来无人对此产生非议,而在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职能应该怎样定位呢?
二、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素质
1.具有创新的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观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学。老师讲的是真理,学生要无条件的接受真理。如今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教会学生的是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教师觉得不知所措了,甚至一些中老年教师有一种被淘汰的感觉。为此我认为:
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是一名成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对自己说:“我能教好我的学生,能够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相信自己,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相信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陶行知老先生说:“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因此,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创新精神的火花闪现,这火花需要我们去保护,去点燃。
第三,除了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制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讲《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这一项目时,面对社会上大量适龄儿童失学、厌学、辍学的现象,在让学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即国家队、社会队、学校队、家庭队,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分别能为这些儿童做些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了创新意识,为将来创造性的解决这一社会现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丰富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逐渐淡化。如今,各种信息媒体、信息渠道很多,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很多知识从信息网上都可以获得,教师不再是帮助学生解惑的唯一渠道。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一定要专,同时还必须掌握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科技、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达到“专与博”相统一的、多元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认为老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最好的导师。
3.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
新世纪的开端,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汹涌浪潮而来的。中学的教学对象中学生们,作为对新事物和新时尚最敏感的一群理所当然地被网络的大潮所席卷。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电脑已进入社会,进入家庭,也随之进入了课堂。电脑教学集音、形、色、动画于一体,很受学生的喜爱,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掌握电脑操作技术,还要能够自己制作教学软件,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教育的需要。
总之,中学课程有些学科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学科,如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枯涩,学生理解吃力,这正是学生对这些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运用CAI辅助优化课堂教学,不能不说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要抓住这一机遇,跟上时代步伐,让CAI课件为优化教学过程添双翼!
4.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艺术
承认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形式自主研究、讨论、总结、归纳,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涣散、松懈的状态。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艺术。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较全面的估计。要有放得开、收得回的课堂驾驭能力。虽然我们应该是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学习,但我们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和组织者。
有一天,我市进修学校的老师来我校调研,按学校安排,我执教公开课《描绘自强人生》,课进行到尾声,学生开始了几分钟的讨论:怎样走自强之路。不一会儿,大家积极举手发言,一切按照我所期望的进行。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走自强之路,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说说你的人生目标以及对你产生的作用好不好?”他的话,立刻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50多双眼睛立刻齐刷刷的射向我。我的思路被打断,大脑刹那间似乎停止了思维,怎么办?凭着自己1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很快从慌乱中镇定下来,联系个人实际,我向学生介绍了我的近期目标是:通过计算机高级考试和英语二级考试;我的长远目标是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两个目标促使我养成了许多良好习惯,如珍惜时间、不耻下问、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等等。听完之后,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学生们还祝愿我的目标早日实现。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没有预想到的高潮。
课后我反思,长期以来,自己已经习惯于“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我似乎在那一刹那间豁然开朗。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警示我,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是他们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气息,感受到要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管理艺术。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