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创新作文教学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古柳桃
好作文之所以能博取众彩,最重要的是有创新。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创新呢?下面,笔者就从命题、选材、立意、写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一、作文题型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要使学生都参与到这项劳动中来,促成学生想写、爱写、能写,从而写出一篇篇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充满童真的文章来,作文命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好奇的事物入手,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为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命题除贴近学生的生活外,还要灵活设计,留有余地。如话题作文,可让学生自行命题,自选角度,因没有审题障碍,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可以设计一组题目,如《到月球旅
游》《到海底游览》《假如给我一天空闲》《假如没有绿色》等,让学生选取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题目,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当然,也可以采用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不一而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设计,既适应学生的需求,又能较好地达到目的。
二、进行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指导训练
1.审题、立意训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如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等;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意识,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方法有:(1)反面选点,即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如人们历来把“作茧自缚”喻为自己束缚自己,我却不以为然。蚕儿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它是自知自如的,为的是圆一个飞翔的梦。它躲进自己筑的“小窝”里酝酿、修炼,功德圆满之日,正是破茧而飞之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作茧”并非“自缚”,而是“自励”。(2)侧面选点,即变换另一种角度立意。如今天的人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人认为,“干一行,爱一行”已经落伍,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们认为,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地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我们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段材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选材、剪材训练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其意思就是避免雷同,在选材上追求创新。要做到题材创新,一是要有一双慧眼,去捕捉众人瞩目的焦点、议论纷纷的社会现象等。二是要避开“热”字,避开大家已感到落俗套的题材内容,选人们不太熟悉的新鲜事例作为素材。做到开生活之源,谋求题材创新,还必须选好材料,具体做法是: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如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好友一姓杨的大使,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摘自2005年高考上海作文《夜深还过女墙来》)白居易是大家熟知的古代名人,但作者用白居易千里寄饼给杨大使的材料作为古代文化的事例与现代文化相比照,切入的角度很别致。写的虽是旧事,在中学生作文中却鲜有人用,自然显得新鲜。
总之,在此项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方式,对文题的理解要敢于大胆超越时间、空间、人物等的限制,合理想象,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3.构思、写法训练
一篇文章犹如一所房子,每一节就同整所房子中的每个房间一样,都应该有它适宜的位置。所以,写文章必讲究“组织”。构思体现了材料组织的能力,从所选的材料中确立写作重点,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这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功。目前,许多中学生在选材之后动笔就写,缺乏思考。如何组织文章呢?就是要回问自己:(1)写这篇文章是要说什么——确立中心(想法和感情);(2)这个中心是怎么来的——确立材料;(3)这些材料对于中心的作用大小怎样——确立材料的详略和顺序。
写法上,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采用烘托法、对比法、欲扬先抑法、倒叙法、悬念法等,不要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如可以以《小狗包弟》《故都的秋》等文章为范文,分析其结构特点,先归纳作者运用的方法,再将原文的材料改为平铺直叙式,揣摩其写作技巧,然后给出一组题目要求学生布局谋篇,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形式新与思想内容的新要结合在一起。如果一味追求形式新,而不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结果也只能是“新瓶装旧酒”,让人感到乏味。
4.语言创新训练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作文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是关乎文章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学生的习作苍白无力,无鲜活灵动之感,归结到一点就是语言不生动。语言的创新可以巧用修辞,力求音韵美;可以在句式上整散结合,力求结构美;可以在人物语言上充满个性,力求情趣美;可以适当引用古诗古文、名言警句,力求文采美。
总之,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就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在有变,变中有新”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