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特质是什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名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时至今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术界,对“名师”的内涵没有统一认识,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等,都会被人认为是名师。笔者认为,“名师”必须具备以下特质。
一、享有相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名师”一定要有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有名却不一定是“名师”。汶川地震中不顾学生危险只身逃命而又毫无羞愧感的教师“范跑跑”很有名,但决不是“名师”,反而是负面的教师形象。因此,“名师”还必须有“美誉度”,即要得到学生、家长、同事、校长及广大同行的认可和赞扬。“名师”其实是相对的,有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之分。我省现在要培养的“名师”,至少应该是省级“名师”,即应该享誉全省,在全省某一学科教师群体中有较大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有较高的师德水平
热爱学生和职业是师德的核心。“名师”不仅要热爱学生和职业,更应该知道如何去爱。比如爱学生,他们知道把爱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法给一个恰当的对象。师德分团体道德和个人德性。团体道德是所有教师所应遵循的道德底线,比如不能无故缺课、不准打骂体罚学生、不准袒胸露背、不准穿奇装异服、不准利用学生谋取利益,等等。德性修养无止境,“名师”当然要具备较高的德性,并且必须不断地修炼。但其个人德性是否必须达到让人仰视而无法望其项背的高度呢?笔者认为,不能对“名师”作这样高的德性要求。
三、充满教育教学智慧
“名师”充满教育教学智慧。在教学中,他们会对诸如为何教、教什么、何时教、怎么教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理解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能以开放的、富有机智和灵性的方式教育学生;在评价学生、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时机、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方面有丰富的技巧和经验;对所教学科整体知识结构了然于胸,从而能根据学生实际处理教材并时刻反省所教的知识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意义;能创造性地将各种资源(参考书、教具、媒体、网络、榜样、社会环境等)融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道探索学法和教法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四、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独特。教育教学效果好
“名师”有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或激扬,或严谨,或飘逸,或幽默,或博学,是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善于与学生沟通,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总能找到相应的教育方法,使“优生”更优或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或者是自创,或者是向别人学习后再创造的成果。他们不懈追求教学效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成轻松愉快的过程。他们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喜欢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也不与其他科目争时间、抢地位。
五、勤奋学习和潜心研究教育教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才能保持专业持续发展。而要成为“名师”,还要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努力使自己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功底。“名师”还善于研究,他们会把自己所教的班级班组、某类学生甚至某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或验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追问自己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