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教育叙事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达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教师进行叙事研究时,所讲的是自己的故事,自己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的事件。通过叙述的故事,别人可以追寻我们的足迹,倾听我们的心声。
1.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运用教育叙事案例,可以将接受式的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育叙事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2)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的过程,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角。只要热爱教育,善于观察,长期坚持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就会带来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这种可贵的觉醒决不是几次培训班或专家报告能够获得的,它是教师对自己主体性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一场自我进行的变革。
(3)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必须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而教师在叙写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既有著名教育家或身边榜样的教育教学故事为示范,又有自身不断的扬长避短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教学反思,更有进行教育教学故事研究中案例交流、自我反思的强化,这些均为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在落实教育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精神。叙写教育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在反思中始终对自身的作用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指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不看教学过程、只重教学结果的传统模式定势,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教育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
(1)经常有意识地收集让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学资料或存在新问题的教育事件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你个人经历或别人经历的;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可以是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学校活动、学习工作中自己发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种方法记录教育教学事件资料。如记日记、写教学日记、做听课观察记录、课后反思、课堂实录、案例、与观察对象的访谈等。
(3)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叙事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叙事才有“个性”色彩。
教育叙事不是八股,没有固定的格式。教育叙事的写作目的直接指向修正教育行为,改变教育行动。所以,教育叙事可谓是打开了一扇教师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增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大门。写教育叙事是为了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确切的追求。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