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历练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关键时期。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高素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一、培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我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教育,自古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从古代孔子到现代的陶行知等多位著名教育家相传至今。自始至终都把教学过程中的师德放在影响人品的重要位置。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外界环境,其中包括传授知识的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因为在此阶段的青少年还缺乏较强的辨别力和剔选能力。为此,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自省、自律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能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师德,是哺育学生茁壮成长的“乳汁”,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办好学校教育,赢得社会和家长好评的支柱。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备的才智和内在涵养以及所形成的道德观。科学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它是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通过独特的体味、借鉴、滋养而形成的。一个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化知识素养的层次与质量,是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之基础。思想理论素养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一个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应该是有思想、有创意、有追求的人。
二、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系统学习能力
系统学习能力,即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加工、利用及整合能力等。
1. 继续学习能力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学习和培训过程,特别是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继续教育,教师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在学识、智能和品德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因此,加强继续教育,不仅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内在需求。是弥补一次性阶段教育不足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
2. 信息资料的加工、整合及利用能力
信息资料的加工、整合及利用,这是教师扩大视野和拓展知识的必要能力。教师对国内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表现在: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即能够广泛地接受来自学生、学校、媒体、政府等方面的信息和学术刊物、著作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率,即对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化、归类、存档,适时运用。
(二)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师的研究大多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象展开的,是教师在专业工作实践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育质量的标志,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既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教法、学法的研究任务;既要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无疑就展现出来了。
在教育发展和改革更加深入的今天,更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教育科研的对象更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参与者和实施者,直接为教育科研实践服务。
三、培养教师知识更新及创新能力
在知识更新及创新能力被普遍重视的情况下,新世纪的教师更需具有较强的掌握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不仅是新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激烈的竞争,社会方方面面都迫切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首先培养人才的人教师更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源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为主要表现。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论,具备勤奋求知的精神。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其次,要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改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要经常思考“能否改变现状”等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推陈出新、大胆尝试。第三,要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胆质疑,才能促使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教师只有在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具备系统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必须是:勤奋学习、注意积累、探究教学、任劳任怨、上下求索、创新前进。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