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2021-07-29 17:19:51)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人力资源,其观念、素质和能力将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最终要通过课程的实施得到贯彻和体现,教师要改变个人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不断地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那么教师到底要具备哪些能力?

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一、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而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编排体系等,从而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处理好教材,明白哪些该细讲、重点讲,哪些该略讲、少讲,甚至不讲。

()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意与学生交流,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1)灵活变换“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播者,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当好导演、演员、裁判、观众等角色,集演讲者、指挥者、示范者、参与者于一身,起好“主导”作用。(2)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实物、自制教具、挂图、卡片、简笔画等直观手段,运用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幻灯、投影、电脑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3)把握好课堂各个环节。注意利用好最佳时间进行精讲多练,找出联系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个别突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实现“高密度、快节奏、多信息”。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能力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方式和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在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进程中领悟、归纳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预习法、听课法、笔记法、复习法等。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趣。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确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笔记,笔记整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复习、再认识的过程,是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忽视。

三、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双语运用能力

一方面,要娴熟流畅地驾驭母语,自觉地追求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和艺术化,以期最终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教师要普遍性提升外语运用能力,这是展开全球教育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获得国际认可的学术成就的基本保障,其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信息时代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因而教师应全面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优选能力。具体包括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熟练的操作能力,并能正确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化解问题,探讨不同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微妙影响等。

总之,时代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推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采取开放性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的重任,才无愧于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