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课堂形态展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金 锐
“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改变教学意义,构建“去教师主导”、“无限放大自学”的自主学习新形态。
“一托N”课堂
在江苏省昆山市前景教育集团,一个教师不是仅给一个班级上课,而是同时给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班级上课,这就是他们的“一托N”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教师如何给多个班级上课?在前景,学生会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流程与模式,进行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自测。这个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监督,所以教师不必守着一间教室,而是可以在几间教室中自由走动。这样做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节省教师资源,而是一种“还权”思想——将学习的权利、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从而将课堂还给学生。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将会更自由、更主动地主导课堂,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一托N”课堂的重要支撑,只有实现了自我评价,学生才能全方位地摆脱教师的控制。学生在出示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层次性要求,包括思维的层次性、表达的层次性等,并根据这些要求,在适当的时机完成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他们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诊断,避免无目的、无目标、表面化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学习无需与他人比较,只要进行自我矫正即可。
在“一托N”课堂上,如果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学习很难顺畅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传统课堂强调“学生不该做什么”不同,前景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应该做什么”,让学生强化“自学、展示、反馈”的流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觉、自主地按照流程进行学习,呈现出自然、真实的学习状态。
高效课堂由“一对一”到“一托N”的转变,将更加彻底地解放学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释放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本跨界大课堂
2009年,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确立了自己的“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五环大课堂”的核心是“三模”、“五环”、“六度”。“三模”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模块;“五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的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指教师在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和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2012年,学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在“五环大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人本跨界大课堂”的高效课堂模式。在“人本跨界大课堂”中,没有班级与学科的固定概念,强调管理与教学的双重跨界,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内涵文化。
走进铜都的课堂,如果你询问学生属于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在上什么课时,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们没有班级、我们没有班主任、我们在上两个学科的跨界课。
在铜都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走班学习,甚至可以跨班级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同样,教师也不会固定在某间教室,而是根据需要进行走班教学。学生的优化组合和教师的流动教学,共同构成了“人本跨界大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由“导生”主持的。“导生”从学生中选出,负责把控课堂,引导自学、展示、反馈等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放手,不会干涉“导生”和其他学生。但是,教师会密切关注每一间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神情、状态、收获等,并根据情况,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有时,教师是学习的旁观者;有时,教师又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亲密合作,会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业成长都实现更大程度的交互、合作和共享。
跨界教学也是铜都课堂的一大特色。美术课与音乐课、历史课与政治课,甚至化学课与英语课、语文课与数学课,都可以跨界。跨界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自由探索,综合汲取知识。
“人本跨界大课堂”以人本主义为基石,以建构主义为方式,以发展型学习共同体为单位,最大限度地开发、优化、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帮扶、合作共赢。
无导学案的“四学”模式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曾经以“三三六”课堂模式成为高效课堂的“范本”,他们的课堂拥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特点,“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杜郎口中学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深入,最重要的改变是:将学习的自主权也还给学生。过去,课堂上学生如何学习往往由教师掌控,比如:今天完成什么任务,什么时候小组讨论,什么时候展示……然而今天,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杜郎口中学迈向“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取消导学案。校长崔其升认为,过度依赖导学案,会让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支配的状态下,难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判断能力等。没有教师编好的导学案,学生可以自己编制,或者根本不使用导学案。他们拥有了课堂的设计权,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能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更加自由与灵活,形成切磋交流、取长补短的课堂形态。
现在,杜郎口中学已经由“三三六”升级到“四学”模式,即自学、合学、展学、测学,其流程为: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进行独立思考,找出疑难、设定目标;在自学基础上,通过多元化互助方式,进行体验、讨论、交流、感悟;筛选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以互动、质疑为主的展示;通过课堂反馈,达到应用、创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内容选择、展示方法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
“拼课”与“自驾课”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课堂上的“自驾”、“拼学”与“拼教”,拥有显著的“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去教师主导”、“无限放大自学”。
在“自驾课”中,充当教师角色的,就是学生自己。每个课堂中都有一名小主持人,他们主持课堂、引导流程。每个学生都自主、有序地学习,课堂充满了自由、轻松、快乐的气氛。
“拼学”就是让一个教师同时给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班级上课,而学生可以在这几个班级中自由走动。依靠学生是“拼学”的关键,教师会做好小助手的培训,让小助手及时、准确地反馈学习情况,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拼教”是指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一起点评、追问、引导,从而激发团队力量,挖掘每个教师的特长与潜能,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教室里没有教师,但课堂秩序井井有条。学生代替了教师的作用,巡查学情、记录评价。不知什么时候,教师走进教室,与学生交谈了几句,又去了另一间教室。这时候,又从别的教室走进几名学生,和这个教室的学生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展示。而另一间教室中,则同时聚集了两三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样,参加讨论与展示,甚至还会自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这些都是景弘中学课堂上的真实情景。当然,“自驾”、“拼学”、“拼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与课型,进行合理安排、合理组合。
“实体化”教学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的课堂教学并不使用导学案,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更大程度地还给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西下池小学实行的“实体化”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融入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体验感,重视学生心灵的感受。
“实体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概念和现象相对应的实物或情景,通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形成对生活的认识。
例如,在作文课上,教师会让学生运用“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的方法,介绍、展示、分享自己的实物。学生们带来的物品各具特色,种类繁多,比如不起眼的石头、土豆、枕头,自己搜集来的小玩偶、树叶、孔明锁,以及各式各样的笔、握力棒等。在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很好地运用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而且在介绍物品的过程中运用了举例子、列表格等说明方法,甚至有的学生使用了简笔画进行介绍。
可以说,“实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关注学生、关注心灵、关注生命的课堂模式。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