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式教育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蔡维忠
在美国的初中和小学,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如科学、音乐、图画等,教师都很少对学生施加压力,而是让他们在很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一般的学校教室里有4张圆桌,全班的学生分成4组,围桌而坐,而不是像国内那样,每人一桌一椅,面向教师。教师会把4面墙壁都利用起来——正面墙壁用来板书,其他的墙壁用来张贴和摆设玩具。整个教室成了全方位的学习空间,教师和学生紧密接触,而不是教师在上、学生在下那种呆板、隔离的教学模式。
学生会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学习,除了书、本、纸、笔外,剪刀、彩纸、彩笔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剪纸、涂鸦等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学生会无拘无束在课堂上学习、做游戏,高高兴兴上学来,轻轻松松回家去,作业只有一点点,毫无负担,度过轻松的童年。
美国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4年。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课业负担会逐渐加重。当然,这也会因人而异。美国的高中设有三种程度的课程:普通课程、荣誉课程、高级课程,其困难程度逐级升高。只有经过教师的推荐或同意,学生才能上高级课程和荣誉课程。这两种课程不会强迫学生学习,如果吃不消,可以退到下面一级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合理搭配自己的课程:选修部分普通课程,搭配少量高级课程和荣誉课程。
高级课程一般是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大学先修课程),相当于美国大学课程水平,比一般的高中课程更深入、更复杂、更详细。学生通过全国AP统考所取得的学分,可以得到大学承认,在很多大学可以免修相应的学分。
除了正式的课程外,学校还有很多体育、文艺、比赛、社会活动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多在下午放学后举行,如果成绩优秀,可以参加各种比赛,拿到地方或全国性的名次。大学录取时,会综合考量学生这些方面的成绩。如果学生不参加两三种课外活动并有突出表现,很难被名牌大学录取。
综合来看,美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比较轻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到了高中,课业负担会加重,但是学生的选择余地也更大了。致力于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会大量选修高级课程和荣誉课程,并参加大量课外活动。而其他学生,则会以普通课程为主,负担也就相对较轻。
具体到学科,我感觉美国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相对成功并且超前的。数学则更倾向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然而与此同时,对数学基本功的训练却不够,这也许是一个问题。
以我的孩子为例,她在小学二年级上了4个月的课之后,正值寒假,竟然拿起一本小说《绿野仙踪》读了起来。之后,她兴奋地给我讲述了主人公畅游奥兹国,看见奇花异果的故事。后来,她的弟弟也在小学二年级的寒假毫无困难地读完了几本小说。在为自己孩子骄傲的同时,我不由得赞叹美国的语文教育是多么成功。
与国内的语文教育对比,美国学校更愿意让孩子接触原著,广泛阅读,而不是怕他们看不懂,或担心他们因为阅读课外书而耽误时间。所以,与国内同龄孩子相比,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进步非常快,阅读量也相对较大。
在数学课上,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设计数学游戏,或几个人一组研究数学问题。在孩子眼里,数学是一种有意思的游戏,而不是枯燥的学科。但正如之前所说,很多学校对数学基本功的训练有所欠缺。例如,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只教加减法,三年级才开始教乘法口诀。
我女儿的数学成绩非常优秀,但她始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数学的天赋——究其原因,恐怕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没能领悟到数学的奥妙与精华。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特例。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学校的数学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和缓慢,太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现在,美国教育界对这个问题已经开始重视,并且在着手改革。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虽然美国孩子的创造力非凡,但基本功相对滞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记得学校第一次给我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讲了一句很响亮的话:“我的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我会根据他们各自的潜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让他们每个人都做到最好。”后来又听到其他教师讲过类似的话。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挥特长,是很理想的教学理念,而大多数的学校,也的确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出各自的潜能。
(作者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中国教师报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