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型与新课时

(2021-07-20 13:54:10)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课时应该如何调整?每个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合理的课时安排应该是相通的——学校要在充分研究学生情况、学习状态、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前提下,进行教材整合、课型研发,然后根据不同的授课类型与授课内容,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课时。

新课型与新课时

本期周刊将重点介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和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两所学校的课时调整计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可以为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公办学校代表: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

建昌营高级中学是河北省迁安市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他们大胆求索、扎实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能本大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教学进度,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受授课内容,为了更多地实施题海训练,学校在时间上往往是能挤一点就挤一点。仿佛只有这样,才算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才算是对孩子负责任,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长此以往,不但孩子的身心俱伤,就连不断追求的学习成绩,也不见得会有什么长进。可以说,盲目地增加课时,延长学习时间,除了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劳累、痛苦,甚至厌恶学习外,简直是一无所获。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校基于校情、学情的考虑,为充分体现教师最大限度的“放手”,把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由地徜徉、快乐地成长,学校决定打破常规,将传统课堂的1课时45分钟,改变为现在的60分钟,让每一名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思考、去体验,尽情地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多样展示、质疑发问、反思点评,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快乐感和成就感。

课时的长短并不是一堂课能否成为好课的标志,也不是学生头脑中储备知识多少的关键,而是基于教学内容、知识深度、思维容量和学生活动的综合考虑。如果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当然是课时越多越好,但那是带着学生“一路奔跑”,甚至是“抱着学生走路”,包办替代现象太多,根本谈不上“放手”,师生在课上还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教学内容难以得到深度理解和挖掘。

课时调整后,每节课60分钟,看似延长了课时,但学校会调整授课节数,课时总量非但不会增加,有时还会有所减少。在课堂上,因为课时的增加,更有利于课堂效果。教师的精妙设计,学生的深入思考、充分体验、精彩展示,让60分钟的时间充实紧凑。学生每天都会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不应该再让传统课堂的45分钟禁锢我们的教育了。要做有理想的教育,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积极革新创造,勇于探究变革,追求快乐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幸福教育。

(作者系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校长 刘凤军)

民办学校代表: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在经营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完善课程体系,架构5种课型,创新课时设置。

铜都双语学校建立、完善了较为成熟的两大课程体系——学科学习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

学科学习课程的开发引导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让教师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改和补充,形成教学个性;德育活动课程主要有晨诵、午读和暮省等,是学生自我思想建构、自主管理、自由发展的阵地。新课程的开发,必然会引起学生常规课时的变化,铜都双语学校会调整课时长短,以便适应课程设计。

学校将预习、上课、训练、培辅、反思等常规项目整合成学科导学流程,命名为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和反思课,一共5种课型。这5种课型的循环实施,使教与学具有了针对性、连续性,真正实现了教学合一、学练合一、教辅合一,避免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

自研课包括阅读课、预习课、自练课等;训练课按做题、反馈、讲解、归纳、拓展的流程进行;展示课包括“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3大模块、“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5大环节以及“学习目标准确度、自学指导明晰度、合作学习有效度、展示提升精彩度、拓展延伸合适度、当堂反馈有效度”6大重点;培辅课可个别进行,也可集体进行,可教师引导,也可学生互助;反思课是学生对过去学习的反思和超越,分日反思、周反思和月反思几种。

5种课型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会实施章节循环或日循环,并灵活安排课时。

为了实现学生的真正减负、真正发展,也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学科学习课程,学校几经探索,成功地完成了课时设置的创新。

早晨开设晨诵课,30分钟。晨诵课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唱班歌、齐诵读、导生带读、学生自由读、组长检效等。

上午开设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大学科”,每节课60分钟。

下午开设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小学科”,每节课45分钟。同时还会开设音乐、美术、体育、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学科素养等活动课程。

晚上会安排120分钟的自主性大自习,然后安排30分钟的反思。自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会适当引导,反思分3个层级进行:自主反思、小组反思、全班反思。

(作者系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校长 汪兴益)

延续阅读·长短课时

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实施长短课时制,分别开设20分钟、30分钟、40分钟等不同时间长度的课时设置模式。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长短课有4种,主体是每课时40分钟和30分钟的普通课,少数是每课时60分钟和15分钟的超长课和超短课。超长课以计算机教学为主,超短课以思维训练、健康教育为主。

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开设20304050分钟等不同课时长度的长短课。

北京市101中学“文科实验班”按需实施长短课时,其中长课120分钟,主要包括专家高端讲座、学生学术论坛等;中课80分钟,主要包括SDP课程、专长能力课程等;短课40分钟,主要包括国家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等。

湖南省长沙一中设置每课时60分钟的长课,主要内容为学科类型和特长训练类型,同时将常规的每课时45分钟减少为40分钟。

湖北省宜昌市宝塔河小学推进短课时实验与研究工作,以“短课时,强信息,快节奏,高频率”为教学指导思想,每周增加2节短课,每课时20分钟。

郭瑞编后:课时整合是方向

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情况确定不同学段的课时,这是小学每课时40分钟、中学每课时45分钟最初的依据。近年来,各地学校开始尝试“长短课时”,节省下来的时间,开设阅读课、写字课、英语口语课、综合实践课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禁止占用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无疑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必要措施,但是从减负的实效来看,仍旧无法避免学校变相“课后加压”的可能性。

减负应注重内涵。减负减什么?有人说是减少内容和降低难度,也有人说减负就是增趣。减少内容和降低难度还是理想中的减负,面对现实的考试评价,增趣是最接地气的途径。增趣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主动性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证实,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乐学心态,为增趣找到方法。在整体改革中,学校会根据流程设计课型,并按照课型需要,打破传统课时边界,调整课时。整合后的课时,一是调整每节课的时间(展示课一般较长),二是调整自主学习的总课时(陕西宜川中学做到51)。课时整合一般有两个原则:学习需要原则与自主原则。本期《课堂现场》的两则案例证明,整合后的课时,课时总量非但不会增加,有时还会有所减少。

当然,减少课时只是第一步。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短课”都是好的。早就有国外专家说过,小课时总会打断学生的专注力,并非是一件好事。美国学校只要求每学年上课180日,课时不固定,就是这个道理。我想,这也是中国学校未来改革的方向。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