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
1、提出问题必须是学生未知而要急于知道的东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最优化的问题情境,使问题突出鲜明,具有目标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要通过问题的发现、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学生的自学应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是按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对易混易错的相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知识,对有共性的难点,对数学概念或结语中的关键字、词等,让学生进行辨析,在辨析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2、组织探究活动
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班级集体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组织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探究;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组织探究活动,除了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学生的探究方法可以有:
操作——发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观察——归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问题的归纳过程,实质就是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也是从中总结规律的过程。在归纳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类比——联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虽然类比推出的结论必须经过验证,但类比、联想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导——探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以导促学、以情激趣,以疑引思,多方调控,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质和潜能。学生在自主参与、情感体验、思维升华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从而形成了师生平等互动、灵活开放的双方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化归、转化——探究式
化归,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这一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对问题观察——联想——回忆旧知识——利用旧知进行探究——问题解决。在教学中强调化归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观察、猜想——探究式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是指依据某些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推断。猜想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想方法是一种生根的基本思维方法。
这一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为:观察——猜想——检验——结论。在教学中强调“猜想?证明(验证)”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考察、归纳——探究式
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属性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根据考察的对象范围是涉及了某类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体,又可把归纳法分成两种类型: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得到该事物的全体也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尽管由不完全归纳得到的结论需要经过严格论证都能确认其正确性,但是这一方法的主要意义在于其猜想和发现性,它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方法。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每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体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由于这种方法考察了某类事物的所有对象,或一切特殊情况,所以得到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
这一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为:观察——分析——归纳——结论。在教学中强调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