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逐梦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陈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曾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从教二十余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名很出色的小学教师,但是,我却可以自豪地说:“我爱教育,我爱孩子,我爱自己所选择的事业!”这种爱,这种选择,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也将会是一生不变的情感!
梦,开始的地方
1973年春,年满7岁的我跟着父母怯生生地踏进了南通师范二附小的大门。一位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中年女教师笑吟吟地走过来,伸出温暖的大手,牵着我走进了明亮的教室。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陶坤华。
在那动荡的年代,语文教材索然无味。可陶老师的语文课却能像磁铁一样吸引我:她声情并茂的讲课使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生动;她不失时机的即兴表演拉近了教材与我们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事物变得形象可感。深受感染的我们不由自主地跟着陶老师读之诵之。高兴起来了,甚至歌之舞之,唱出自己的情感,跳出自己的欢乐,欣欣然走进语文学习的美妙境界中……
于是,我不再喜欢幼时的“过家家”,“当小老师” 的游戏成了我的最爱:我总喜欢在庭院的一角摆几张小椅子,把一个个布娃娃按坐在上面,让它们静静地听我讲课。有时讲得起兴,还会一笔一画、像模像样地在门板上写上几个字,然后转过身煞有介事地补上一句:“陈老师的话。你们都记住了吗?”“记——住——了——” 就在这自问自答、自娱自乐的游戏中,长大了要当老师的念头,渐渐占据了我童年时代的心灵,编织着我少年时代的梦想……
1978年秋,步入南通中学的我有幸成为严清老师的学生。严老师的课热情洋溢、才华独具:语言烹词炙句,一泻千里;思想飞越古今,纵情奔涌。再加上那潇洒的手势,那昂扬的语调,那风华正茂的激情,那指点江山的气势,产生了荡涤胸怀、撞击心灵的审美效果。严老师本身还喜文学创作,他利用课余,指导我们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于是,在严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时常会忘却身在何处,只觉徜徉在情感的无边原野,飞翔在思想的万里晴空……我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将来一定要当一名像严老师这样深谙教学艺术、充满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初中毕业后,我放弃了继续就读重点高中、将来可以考大学的机会,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同学们费解的目光中,以全市最高分考入了南通师范学校。
梦想逐渐与现实叠合
1984年金秋,我满怀着对“太阳底下最崇高职业”的挚爱,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在南通市城中小学这片沃土上,开始了辛勤的耕耘。初为人师的我虽有大干一场的勃勃雄心,却常常感到苦恼和困惑:课堂上,我的话语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从孩子们的目光中,我读出的只是陌生与隔阂……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现实远不及梦想那么单纯唯美。儿时的梦想与眼前的现实之间还有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要使美好的梦想逐渐与现实叠合,必须坚定执著地追求,付出不懈的努力。
就在这时,领导安排特级教师张育新任我的指导老师,我像久旱逢甘露一样欣喜。这样的机遇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是千载难逢的。从此,每逢张老师的课,我一堂不落地认真旁听,并主动请张老师听我的课。课前,我总是认真钻研教材,有时,一篇课文要反复看上十几遍才写教案;课后,我虚心听取张老师的意见,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在张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的教学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然而学无止境,教艺无涯。就在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一次公开课,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那次公开课后,听课老师中肯地指出我的音色虽好,但声音高八度,缺乏抑扬顿挫的语感,令听课的人感到吃力。当天晚上,我翻来覆去不能人睡。我想:老师们听课吃力,那学生不是更吃力吗?怎么办?只有改!第二天上课时,我努力降低说话音调,可讲着讲着又高八度了,我为此感到苦恼。经过反复地琢磨,我终于明白了。说话音调的高低,是自己长期养成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改起。于是,不管跟老师讨论教案,还是和小朋友谈话,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音调。晚上,我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录音。然后再放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直到满意为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事实正是这样。不知朗读了多少遍课文,不知经过多少次这样的反复,终于,我的教学语调变得既能保持生活化的平和,又饱含情感。
上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艺的良机。记得一次集体备课时,市教研室张祖彤老师对我说:“上一堂公开课,就如同接受一次正规训练。年轻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我坚信“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在经常性的训练和磨砺中,我的教案一遍比一遍写得好,试教一次比一次成功,教学技艺也得到了迅速提高。短短的三四年里,我上了近二十堂公开课,每次的教案总要写七八稿,甚至十几稿,共积累下近百万字的教案。
渐渐的,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已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每当我充满激情的讲解点燃起孩子们智慧的花朵,每当我饱含深情的目光与一双双闪烁着纯洁光辉的眸子相遇时,我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987—l988年间,我在区、市、省比赛中连中三元,一举成为江苏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最年轻的一等奖获得者。面对鲜花和荣誉,我没有丝毫得意,更不敢懈怠。我将大会奖给我的那台石英钟高挂于房间的正中,它的“滴答”声时刻催我争分夺秒地工作、学习。有时晚上备课累了,我喜欢仰靠在椅背上,眯缝着眼睛,凝视那红色的秒针执著而坚定地朝前跃动。每当此时,读师范时的班主任周庆康老师的毕业赠言又在耳边响起:“不想当特级教师。就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
品尝梦想的香甜
从此,我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只要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我总会想尽办法去观摩、学习。我近距离地碰触到了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这些小语界的名师。在与大师们的切磋对话中,从小就在心中装着的理想,终于从遥远的昨天走到今天,从虚幻的梦想变为现实,叠映在成长道路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勤中,实现了我多年来对神圣教师境界的怀想……
我知道了,特级教师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高远的文化境界,唯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专心的读书人。看到心仪的好书,会爱不释手,甚至通宵达旦,直到读出诗文背后鲜活生动的形象,读出字里行间流动着的青春活力与人生热情。语文教师应该边教边读,更应边思边写,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与反思。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这应当是每位优秀语文教师,也是所有教师教育生命的体现方式。平时,我身边一直带着笔记本,读书和听课时,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之粉随时记下,然后消化它变成自己的营养。在此期间,我先后整理撰写了一百多篇教后记。
我明白了,特级教师是一步一个脚印探索着闯出来的,应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把教育视为艺术,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因此,在博采众长,研究学习众多优秀教师经验的同时,我逐渐摸索出了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语文教学风格: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设计准确、简练、有节奏、有美感、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营造有生气、形象生动而又和谐集中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使讲授的语文知识不再是干巴巴的条文,而是色彩斑斓、可以感受到的,并涤荡心胸的美的事物和情感。
小憩于《鸟的天堂》,我和孩子们一起饱览大榕树的英姿,聆听百鸟的鸣唱;置身于《可爱的草塘》,我们在茫茫草海中快乐穿行,尽享逮狍捉鸡的无穷乐趣;徜徉于《烟台的海》,我们又怎能不被这份独特
我懂得了,特级教师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刨出来的,创新是他们生命的要素、成功的关键。我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攀登。我参与、主持过《小学语文立体组合教学》、《想象性作文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初步研究》、《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等五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自编了六册语文补充教材,上出了“观察与表达”、“课外阅读指导”、“语文活动”、“口语交际” 等多种新型实验课,在研究中增长教学才干,在实验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所撰写的《路,在脚下延伸》、《作文教学与儿童语用技能的培养》等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评选中获奖并发表。
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教师节,我荣幸地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品尝梦想香甜的同时,我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特级教师的称号对我来说还太重、太沉。我应该把这一荣誉看作一种鞭策,激励自己坚定不移地在教育教学道路上不断攀登、勇往直前:要像我的师傅张育新老师那样,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无私地传授给更年轻的同行。
童年的梦到老都不会褪色
记得当年,我参加仪征杯小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时,有位电视台的摄像师发觉我具有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良好素质,约我去试镜。我当即回绝了他的好意。如果说当年的决定是年轻气盛的我的不假思索的话,那么,在18年后的今天,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坎坷之后所作的抉择,则是我灵魂深处对童年梦想的一种坚守。
自丈夫病故后,七年来,我一直独自一人带着体弱多病的女儿生活。教师工作的繁重琐碎,加上诸多的社会兼职,我几乎每天都要在母亲、老师、政协委员、民主党派领导之间不停地变换着角色。要能从容面对,其中的操劳艰辛自不必说。2003年,由于过度劳累,我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亲戚朋友,甚至领导同事们都劝我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女儿的成长,放弃教师职业,去机关工作。我也曾困惑过,矛盾过,因为人终究会长大,终究会实际,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不可能抱着梦想生活一辈子。
夜深人静时,我想得很多很多。我想到了在教育战线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陶坤华、周庆康老师;想到了年近古稀,依然站立在教改前沿,并乐此不疲的李吉林、张育新老师;想到了严清老师为我题写的那十六个大字;想到了至今仍魂牵梦萦的三尺讲台和我深爱着的那帮孩子……我听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匆忙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当你找到心灵的处所之后,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教师职业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我的纯真、赤诚、热情和执著将在这里自由释放。童年的梦到老都不会褪色……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