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新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学习

(2021-07-10 18:46:18)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亢淑婷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较快的适应学习,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做法:

用新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学习

一、用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

新课程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我们在教学中有时可能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有时不恰当地自行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出现教学目标“越位”现象。而我们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四五年级学生都能做得出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上目标的定位要准,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越位”。“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越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概念,教师更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二、用好教材,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例题的信息和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完成例题。最后让学生改编例题或根据生活实际编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教材中的例子不能让学生明显的感觉出来,我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下面一道题:    29999 7777,激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就让学生观察: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9999约分,然后,再把72相乘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三、在算法多样化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在学习该题时,我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通过思路的多样化,分层递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用

180÷(3+2+1=3030×2=6030×3=90

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因为求得三个内角分别为90°、60°、30°,由此判断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

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会做这道题到灵活掌握,其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比较中学生也不会只满足于会做题,而会向着最优思路的方向去努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将显得责任更重大。为了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只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