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繁星点点
教育繁星点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621
  • 关注人气: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美术欣赏课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021-07-08 12:54:2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通过调查研究我认识到当前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下误区:

1、“专业课”与“故事会”

教师在欣赏教学中渗透的专业性知识太强。如:一讲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就必分析“环境色,光源色”,这种专业课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而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这使学生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更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

初中美术欣赏课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标准答案”与“模糊区域”

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与此同时,美术欣赏课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于是以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3、“多媒体的误导”与“整堂课的灌输”。

评判多媒体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一个不变的课件给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其实是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从而偏离了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症结在于: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生态,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模式的界定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该模式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要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在师生关系上要实现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本课题建立在以下一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1、加强欣赏教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2、以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官参于为前提,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研究的方法、步骤

采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参照、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48----20049月)

1、制定研究计划。

2、资料收集和学习分析。(国内外、外省市及兄弟学校关于美术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经验)

(二)、实施阶段(20049----20051月)

1、选定实验、现状调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情况,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修改和完善方案。

3、举行全校公开课,邀请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兄弟学校教师听课,并进行专题讨论接受反馈信息。

(三)、总结阶段(20052----20054月)

1、整理实验材料。

2、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

3、在以上基础上,执笔撰写此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

美术欣赏课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激趣引导自学探究

这一环节要求一堂课的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切入口。

1、生活经验导入,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所,如在讲述《服装设计》时,可在课前准备的前提下作一次时装表演大赛,分设时装、生活装、职业装、民族装等几大类。这样学生的参于面较广,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

2、情感体验导入,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以情施教,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幅举世名作时,通过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组学生排演的13个人物动态揭示了犹大的卑劣、丑陋,表达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让学生深刻体会此画的意境,体会达芬奇作画的技巧,以达到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此外,还有游戏情境导入、音乐情境导入等。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这一步教师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问,教师不必过早熟解,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这一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上初中美术第五册《魏晋至唐代的美术作品简介》这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段美术史称为宗教美术呢?”学生会根据所学的社会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这个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现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前面的课题,教师也可以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名古诗中迁移联想、从当时的文化情境中思考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在讲述中国画散点透视中的“高远法”时教师可让学生欣赏清代王晖的《秋山问道图》并配上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引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在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它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有的放矢。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用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如:在学习《头部的形体与结构特征》时,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并通过为同桌画肖像这种形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如:学生在学完第三册《我国建筑艺术欣赏》这一课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利用综合材料制作各种房屋模型,组合成一个小区或村庄模型,并让学生参于评价作品的优劣,而这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四步操作程序,只是提供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运用探究式教学要控制教师的讲话时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