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王承发、何国云
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是师生之间、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合作、探究是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组织进行有效地自主呢?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从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乐于,自发探究。现结合实际感受谈几点作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景
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感兴趣的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 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从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的兴趣以及学好的愿望。
例如我在《圆柱的认识》时,课始我出示的不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教具,而是出示的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酒盒子、麻糖盒、化妆品盒、魔方、茶叶盒等。让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结合实物观察演示说明)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用已有的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倍感的情趣,一个个不但会说,而且乐于上台演示述说,以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创设导入情境,其一让能初步意识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捉炼做,在活动会用眼光去看待生活;其二让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从“点”、“浅”、“面”三方面入手)迁移到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活动中来。当教师出示圆柱实物时,在能识其物时思维便会廷伸到去探究认识圆柱的特征,因有了前面的铺垫迁移,就能主动地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有效的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无疑是的主人,他们的好学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
又如我在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答有余数的除法时,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景:有一天,狐狸大婶碰到了一群争闹不休的母鸡,问明原因才知母鸡们一共下了210个鸡蛋,她们各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可忘了自己下了多少个蛋,只好进平均分,但平均每人分多少个鸡蛋呢?狐狸大婶数了数,一共有40只鸡,眼珠一转,狡黠地一笑:“平均每人分得5个鸡蛋,剩余1个嘛,就作为我的辛苦费吧!”同学们,猜猜看,狐狸大婶分得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猜想之后便是自主动手活动验证!
二、重组教材,创设探究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传达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根据 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活动时,要从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增强学好的信心。
例如在《年月日》时,我首先让回家调查爸爸妈妈及自己的生日。上课时借助询问生日加深已有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既而又问你已经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这时都充满着因已有知识所带的喜悦,竞相举手说:“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大月和小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这时我忙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得这么多。便你们知道的知识虽然多,但很零碎不够完整,这节课我们就来将这些知识系统地整理整理。同学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立刻便有说:“为什么有时候一年有365天,有 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二月只有29天呢?”“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呢?”面对提出的问题,我在赞赏的同时及时分发年历卡(不同年份的),组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问题。这样的设计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思维不但被已有知识所激活,而且能借助已有知识所带来的自信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构建的平台——分发不同年份年历卡,开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去交流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归纳整理知识,让切实地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的主体,这一新的理念。
三、建构空间,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为创设适宜的情境,有利于培养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例如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我首先对我所担任的班级的图书角的书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图书角有作36本,故事书48本,科幻书有12本。我用文字片张贴了这组,让开展想象,看到这组,你会想到什么?这时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回答:
(1)作是故事书的
(2)故事书是作的1
(3)故事书与作的比是4:3
(4)故事书是图书总数的
(5)作是故事书的,是科幻书的2倍
(6)科幻书与故事书的比是1:4
……
经过思考能想到许多,我将想到的全部用文字片显示出来,在众说纷坛,思维处于最活跃处,提出要求,让任选2~3个条件,然后添加一个问题,编一道分数应用题,用自己喜欢的将之解答出来。比比看谁编得多。这样的复习我认为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创设了问题情境,为建构了的空间,又照顾了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的问题意识和处理的能力。
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自主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