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武俊然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指其理论修养、教学能力和文学素养,既包括教师本身所独有的内在特质,同时也包括这些内在特质外化的表现,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能否提高以及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下面笔者就自己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一些触动与大家交流一下,以期为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供正确方向。
一、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
教师的理论修养包括教育理论素养和品德情操修养。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是否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而语文教师的品德情操修养,包括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等,这对能否搞好语文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
语文学科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如何处理文与道、读与写、教与学、语言与思维、知识与能力等各种关系,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哲学的思辩,能站在哲学高度,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去探索和统率教学的全过程。“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之安其学而亲其师。这是一种魅力,教师正是以这种魅力而为学生所摹仿,教师的理论修养之于教学,其意义确实十分深远和重大。
一个人的理论修养不可能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获得。获取理论修为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在这里,我简单列举几个:一是积累。没有理论的积淀和贮存,就不可能有出色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师要想拥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平时就要注意有意识的积累,从书中、教学实践中,在与其他教师、学生的交流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二是思考。要提高理论修养,养成思考的习惯非常重要。文学作品是一种感性表达,我们不可能从表面理解其意,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中蕴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三是学习。这里指的是突击学习,即针对自己所思考的问题和想写的文章有目的地学一些理论著作,和前面提的“积累”互为补充。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课,加之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充实和调整,语文教师只有有了充足的知识库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才能在教育教学上舒卷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在教学中彰显教师的品格和情操修养。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调控和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口语表达、板书、教学设计能力和作业布置和批改能力。“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对此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多加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和板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能把教科书上的“文本”改变成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的“课本”。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说,就是备课,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性有多强,能否在课堂上达到预期效果,都反映出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及时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新知。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布置作业,以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批改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和评价,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思。而语文作业大多是主观性的题目(其中最典型的是作文),批改时教师应具备快速、准确地下达判断的能力。
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有调控和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向导,起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凡是高效的课堂,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放大学生的亮点,激励和赏识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准确地获取课堂信息,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亢奋的,还是消极低落的;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学生是主动思考的,还是被动接受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变换方式,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提出的生成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语文教师要当好导演,组织好师生互动,促使师生间、生生间都能平等友好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中。
教师也要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教学经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是独特的。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然会在教学中不断地对自己教育理念、教学能力、行为规范进行反思,修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
三、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语文教师只有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这种文学语言就是教师文学素养的体现。那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文学语言呢?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感情丰富,做到当激昂时激昂,当低沉时低沉,当喜悦时喜悦,当悲伤时悲伤……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成为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才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