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新和:教法很重要,但不那么重要

(2022-10-13 23:29:28)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这些年听了一些课,觉得不少教师 的教学就是在玩教法,赛谁的课件做得漂亮,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怎么教能吸引眼球。——备课时间都花在做课件、想招数上。大有“教法”定乾坤之势。

潘新和:教法很重要,但不那么重要

这不怨教师,是因为评课标准就包含着教学技术、教法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时尚教法加分,自然便趋之若鹜。“先教后学”“以学定教”“翻转课堂”…… 就这么成为公开课的“法宝”。

教法自然要讲究,凡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效能。孔子早就“曰” 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在今天仍是“学生本位”“教学一体”思维,丝毫不亚于“先学后教”之类。“愤”“悱”, 是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力求表达的心理状态,“启”“发”是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这表明教师“教”基于学生的“学”,师生是合作、互动、默契的。比“先学后教” 将“教”“学”分成先、后阶段要科学得多。因此,不应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也不应见到所谓“新”教法,便不辨是非一哄而上,跟春晚“抢红包”似的。

即便是真正的好教法,也有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的问题。真 理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况那些“拍脑袋”拍出来的“教法”。

教法再重要,也只是“末”“技”,教师的“学问”,才是教学的“本”“道”。 舍本逐末、重技轻道,是得不偿失的。

教师没学问如何指导学生自学?用什么来“教”呢?不论“先教”还是“后教”,得肚里有“货”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学问,把学生往哪儿“启发”?

教法不那么重要,当然是对有学问 的教师而言。教师会做学问,一般教学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教学,不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吗?梁启超先生说:“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这就是从做学问中悟出来的教法:告知学生方法、过程比告知结果更重要。

不做学问的教师便不可能像梁先生这样教给学生“得着结果的方法”,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论“先教”“后教”,教的都是别人研究的结果;不论 是“启”是“发”,势必不是肤浅,就是误导。

没学问,用什么法都是白瞎、徒劳。有学问,方可言教法。教法是锦上添花的事。

该给教法跟风热降降温了,把琢磨教法的时间放在做学问上多好。“君子务本”,学问是教学之本。没学问便没有教学的资本、资格,教法也无从谈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