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乐趣、个性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朱栋
——我的语文考试新举措
年逢岁末,语文考试的形式再一次让我深思。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需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新举措进行考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目标:全面 乐趣 个性
我首先将期末语文考试进行了定位:
1.考得全面。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单从字面上去分析,“语文”就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文学、文章”等几个方面。为此,今年语文考试我们除了继续保持卷面综合测查的形式外,我增设了写字、朗读、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写字,考查的是学生的写字的水平;朗读,考查的是朗读水平;阅读,考查的是学生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能力;写作,考查的是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形成文章的能力。
2.考出乐趣。将语文考试分成几个方面来测查,学生一是容易厌烦,二是容易沿袭传统考试的畏惧心理。为此,我力求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对待这次考试。写字考试,学生可以只要交一件书法作品,不管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只要是学生自己所作就可以。学生可以配上图画来装饰,也可以艺术品的形式来交作品;朗读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内或课外的任意一篇作品来朗读或朗诵。如果愿意,以小品、相声、话剧等形式合作参加考试,还可以得到创意分;阅读考试,则可以交一本表明自己阅读量的读书笔记本,也可统计上报组长处的阅读数量总和(平时我要求学生每日阅读三千字,并将阅读的内容到组长处登记);作文,则分成若干个作文小组,各布置一个写作专题,收集相应的材料,并各自完成一篇不限字数的文章。
3.考出个性。学生个体间往往存在着差异,而且同一等级的学生间也有不同的差异,我们在考查的过程中,同样关注了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表现出学生的特点。比如学生上缴上来的作文,有的题材新颖,有的语言老练,有的构思奇特,有的立意别出心裁,我们总在同一个等级“优”后面注明各自的不同点。
亮点:快乐的考试
A、一张贺年片在给学生的写字试卷打等级的时候,一张色彩鲜艳的贺年片一下子闯入我的眼帘,这是一枚自制的贺年片,正面,白底子的卡纸上用七彩水笔画了一道彩虹,再用黑水笔工工整整地写了“贺年片”三个大字。反面,一大段用蓝钢笔写的字显得十分隽秀。认真一读,原来摘录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后面还用红笔写了一句:“愿老师一家团圆美满”。“你的学生:李勃”。我心头一暖,真是位细心的孩子。喜迎元旦的热闹劲没过,小家伙倒想得周到,考试也变成了祝福。再看看字,竟一律用书法上常用的竖排式写,上下阙间还都留了空行,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满怀甜蜜地在他的成绩册上打了个“优”。
B、背棍子的朗读
C、作文=一包游戏卡+论文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他交给了我一大包游戏卡和一篇作文,题目是《游戏卡和零花钱》。我细细一读,文章分了四个部分,“我的零花钱都买了游戏卡”、“同学们的零花钱都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们认为零花钱应该买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零花钱”。猛然间,我想起了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科研小论文,这个孩子不正是做出了相同的成果吗?作文的结尾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朱老师,请帮我保管这些游戏卡,到小学毕业时再交给我,我知道我应该好好学习,不再把时间都放在的游戏机上了。”我看着一大包的游戏卡,在“作文”测评栏写下了:“认真调查身边的材料,资料积累丰富,文章结构清晰,如同博士生的论文。优秀!”
思考:用事实来评价
这次考试给了我深刻的思考。
其一,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部分认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如果我们仍然仅仅就依据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真是有失偏颇。以往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念”,不应仅仅停留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有关于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更多方面。
其三,过程性的资料既可以对学生学习形成一种全面的认识,更可以达到对学生成长的一种记载。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有着极强的人文性。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往往反映着其价值取向,表现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评价时,一些能够表现出学生发展过程的过程性资料,更能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评价。诚如新课标中所说的———“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