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5)

(2021-02-26 21:55:48)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教研

分类: 教学研究

教研制度如何创新

关键词:多种力量介入、建立伙伴关系、校际互动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支持和帮助。那么,用什么样的制度和方法来保证?如何以制度的创新来迎接改革的挑战?

专家们认为,说到底,就是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研室、中小学通力合作,使教师教育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大学应该在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欧洲教师教育联合会自1991年以来在几次年会上提出并探讨的概念。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0年,教育部在14所师范大学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是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各中心要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主动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和发展自己。要联系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发挥理论研究和学术方面的作用,帮助地方和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大学要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提供各种条件和保障措施。

教研部门应该成为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纽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师范大学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小学建立起伙伴关系,教研室与中小学、教研员与教师、专家与教师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互动的校际之间的交流,以及校际的教研机制的建立,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新的沟通手段等。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分布很不平衡,还应当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地区内部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强带弱,以点带面,这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