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程改革呼唤发展性评价

(2021-02-22 12:45:09)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评价

分类: 教学研究

教育评价以它特有的功能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正确的评价产生正效应,反之,信度、效度不高的评价将产生负效应。就课程改革而言,不仅课程改革自身的利弊是非,要靠教育评价来判断,就是课程改革能否促进学生发展,也需靠教育评价来判断。所以,评价改革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取得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讲,仍存在许多困难,诸如理论滞后、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等等。而这些问题又集中体现在将评价,特别是以纸笔为工具的考试当成了衡量、选拔学生的唯一手段。致使高分低能、重智轻德、负担过重、弄虚作假成了教育战线难以治愈的常见病。而这些与新课改倡导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大相径庭的。教育评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这是大势所趋。

发展性评价是针对现行评价存在的弊端并为解决这些弊端而提出的。与以往的评价方式相比,以往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发展性评价十分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以往的评价注重的是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多次性的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说,发展性评价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科学的评价手段,诊断出事物发展中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扬成绩,对照问题,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这一发展不仅使教育者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自己工作的开展,更应通过发展性评价判明学生潜能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在探索与实施发展性评价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往的评价,评价主体是领导或教师,评价者居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处在被动的被审视与选择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粉饰、作假、反抗等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自然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不仅领导和教师是评价主体,专家、家长也是评价主体,就是学生本人也是评价主体,所有相关人员,都要通过评价对照自己,发现自己,改进完善自己,提示建议自己,从而实现了评价角色的互换,双方站在平等线上。这样,就会使评价从管理工作的外在手段变成促进发展的内在需求。这一点至关重要,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前提。

第二,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以考试而言,以往只有以纸笔为工具的考试。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纸笔考试只能测试语言和数学两种智能,我们考试一般情况下只能测试学生记忆语文、数学知识的情况,难以测出其它智能,更不容易因材施教。所以,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方法多元化,如口试、情境化考试、实践性考试、自选性考试、展示性考试、体验性考试等等,在学生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去促进学生发展。以往在评价教师与学生品德时,一般都采用美国泰勒的目标到达度评价。教育现象纷纭变化,只用一种评价方式来衡量,显然不恰当。而且目标到达度评价日益暴露出指标重复、方法烦琐、权重不当、机械量化等弊端。所以,对此,我们提倡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和能反映真实情况与质量的质性评价。

第三,实现评价理论大众化。评价改革,离不开正确理论指导。目前急需的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从悬空的纯理论研究状态,落到鲜活的课改实践中来,使理论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教育评价实践之树才能常青。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以中国评价的优良传统为土壤,以国外先进的评价理论为营养,以广大师生的评价实践为源头活水,培育发展性这棵幼苗,使其长成参天大树,以使广大师生获益。当然,幼苗的成长还需要阳光雨露,全社会都应为发展性评价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文过饰非、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作坚决斗争,以维护发展性评价的科学、真实。

让我们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千百万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在评价改革中努力探索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