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挥实验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2021-02-18 13:21:52)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陈华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

江泽民主席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只有孩子有创造性,培养的人才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够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二、实验教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套教材的编排原则和体系能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检验教材好差的重要标志。《现代小学数学》实验,从1985年秋开始能够发展到今天近5000个教学班20万学生(除台湾以外,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性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是因为它不仅有一个完善的实验组织机构,有一个科学的实验指导思想,还在于它有一套几经修改逐步提高的实验教材。实验教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本文仅提出几点与全体实验教师共同研究。

(一)一次整体呈现,多次反复巩固

这是《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排上的一个特色。如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册“认识图形”便第一次整体呈现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这是从形状上开始认识图形,以后再在各册教材中逐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建立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二)重视学生实践操作

实验教材十分重视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拼一拼”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认识--实践”(动手操作--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学生学习的规律。作为一个实验教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寓教法于教材中,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寓教法于教材中”是实验教材的又一特色。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材出现与新知识有关联的旧知识,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探索掌握新知识的规律。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先出示准备题(以前学过的一步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5千米,一列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多行30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行的是火车的5倍,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节课通过学生解答准备题,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新知识。又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四)练有层次,逐步提高

《现代小学数学》在练习设计上的特点是:练有层次,逐步提高。即练习题的设计适合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1、基本练习。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使学过的新知识不易遗忘。

2、变式练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一种定势,即按习惯思路思考问题,稍有改变,便无从下手。因此设计变式题可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3、综合练习。新旧知识组成的练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使他们从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发展练习。在练习中,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得到”,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独立完成认识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也要掌握学习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发现的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发现不限于要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它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我运用引导发现法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观察(实践)--生疑--思考--顿悟--发现--总结(创造)。下面以《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六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为例加以说明。

观察(实践)----就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或看书动手操作。

学生拿出12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块,拼成各种长方形。再算出各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疑----就是在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的过程中产生疑点,提出问题。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思考----就是抓住核心问题反复思考。可以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同桌两人交流或四人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顿悟----就是经过反复实践认真思考之后的突然醒悟。心理学家认为动物也有悟性,以人类的悟性最高。顿悟是发现的前提,脑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脑大体上可分为“已开发区”、“最近发展区”、“未开发区”三个部分,而顿悟则是从“已开发区”走向“最近发展区”的桥梁。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成学生的“顿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最大成功。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而言,学生经过反复思考,突然醒悟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乘积有关。

发现----就是经过反复思考,突然醒悟,发现了规律,“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总结----就是在发现的基础上总结规律,“长方形面积=长×宽”。实际上引导发现法已寓于实验教材中,“长方形面积计算”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此外如“三角形内角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等举不胜举。作为一个实验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小学数学》实验的指导思想,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造就21世纪的建设人才作出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