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同行
(2021-01-15 12:28:2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点什么,把我在课改培训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体会和感悟,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展露出来,以便同仁们共同研究和借鉴,也以此来留下我生命的轨迹。
课改师资培训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的奠基工程,我深深懂得它分量的轻重。作为进校教师一员,自 01年国家试验区建立以来,我都一直站在它的最前沿为它摇旗呐喊,以我的言行努力实践着它的精神内涵,可以说这些年对我来说是平凡而又是极不平凡的。那是在01年的七月份,按照上级安排,我参加了保定师范学院组织的中学语文的新课程培训,当时保定师范学院专门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博士为我们作生动的报告,还观看了杭州师范学院付道春教授的精彩录像,这是我第一次感知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动向。课程改革并不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发展。多年来的师资培训使我感到现行教育教学确实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
曾经有人这样说,中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国外小学二年级的动手能力差。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了很深的物理知识以后,让他们安装一个简单的插座,安的上吗?回答是否定的。记得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有一次他们在初三化学试卷上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题目,请写出在某次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从卷面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这道题都空着。试想一想,假如化学老师能带领学生亲手做实验的话,这道题虽答不完整,但至少也能回忆起一两件仪器来,怎么会都空着呢?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就拿小学生书包中的手工制作袋来说吧,他们今天背着,明天背着,后天也背着,一直背到学期末,手工制作袋还是完好无损。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了考什么教什么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学生身体状况欠佳
曾有一位人武部长在一次征兵活动中大发雷霆,扬言要找教育部门算帐。原因是在被征人的落选名单中,多数是因视力不合格而被淘汰。更令人惊异的是,北京台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某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学生只站了一个小时,就有三十人当场晕倒。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使无数学生被关在书本中,关在课堂里,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的机会。真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学校还真特别会利用时间,除了早自习晚自习外,还加了午自习,学生就像小驴拉磨一样,整天围着课本转,不见天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脸儿都成了蜡黄色,长此以往,身体健康便成了一句空话。
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很严重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使一些教师形成了一种惰性,课本上、参考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我来说你来听,缺少双向互动,这样教图个省事自在,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会思考,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生缺乏自信
自信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警戒着自己,但很多人由谦虚发展到了心虚甚至自卑的程度,缺乏应有的自信,凡事都是我不行。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刚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老师提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刷"几乎全部举手,随着年级的升高,举手的人越来越少,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举手,原因何在?就是缺乏自信。造成这样的后果与老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有很直接的关系。记得我在某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种教育现象,一位低年级老师在数学课上提问: 44+45=?。话音未落,一个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得88。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知我们的老师如何处理,可能大多数老师会说,连这样简单的题目都算错,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之类的话。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但这位老师不慌不忙,非常温和地告诉这位小朋友,你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已经非常接近了,请再做仔细思考。人都是有感情的、有自尊的,面对学生的不足又何必横眉冷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一书中登载了这样一真实的故事:妈妈的夸奖使女儿走向成功。读了之后感触颇深,也因此而改变了对儿子的态度。
五、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
现行教育体制造就了许多呆子型的"人才",缺少社会实践能力,缺少参与社会的意识,真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等等等等,他们都无从关注、无暇顾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无意中翻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小学生在吃中午饭时尖叫起来,今天我的鸡蛋怎么这么硬呢?原来每天他带的鸡蛋都是由妈妈剥好的,那天带的是妈妈忘记剥了的。在我们的家长中间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只要你读书,什么也不干都行。久而久之,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记得我在《启蒙》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大学有一个高材生,学校领导看他是个人才,想送他出国留学,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诚惶诚恐,寝食不安,愁的是到国外怎么生活,因为从小学到大学,他的生活起居各方面都由母亲照料,结果,他得了习惯性失眠症,每当别人提起出国的事情,他便浑身抽搐,最终医治无效,成了废人,多么惨痛的教训。
当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些而已,我们并不是有意历数教育的罪状来贬低我们的教育,而是想找到它的结症,用新课改这剂良药医治旧体制的创伤,仅此而已,历数这些罪状也并非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就是一无是处,体无完肤,它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如: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既然旧体制存在问题,我们就应清醒地面对。我知道,要想把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传达下去,进校是一座桥梁,而站在课改前沿的我也就成了连接课改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一根红线,为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网络及其它教学资源
为时七天的省级培训工作仅仅是对课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更深更多更透彻的课改精神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从各个网站下载有关新课改的理念、实验区的示范观摩课、专家讲座等,不仅如此,我还坚持看每天的《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收集一些课改的最新动态,从各个方面对课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再从中筛选适合自己、适合本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东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内容,用更生动的教学案例去打动全县教师的心。
二、感受现行大纲下的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解读关系到我县教育事业的大方向问题,因此,局领导、校领导都特别重视这项工作。为使我们对新旧教育理念、新旧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个比照,领导特意安排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感受现行大纲下的课堂教学。此一行,确实使我深有感触。我听的是初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感受到:如果一线老师不了解课改,不深入把握课改内涵,那他传授的知识非常有局限性。比如,一位老师讲童话《大树的故事》,讲课之初,她提问:我们学过的童话有哪些?学生的回答也仅是局限在课本中学过的几篇童话。而新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增强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所以,问题完全可以加上你平时都读过那些童话,请讲给大家听,交流一下。
三、大量的调研工作
下乡授课之前,我校专门请来各中小学主管校长,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新课改的认识,倾听他们对我们的授课要求,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也和很多老师搞了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一位老教师这样说:新课程提倡互动式教学,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可现在的情况是,一些老师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甚至有的老师一整堂课都让孩子们背着手端端正正地坐着,更有甚者,有一次开运动会,领导讲话时强调看哪个班纪律好,要评出纪律模范班。一位老师记在心里,回去告诉本班同学:开运动会时必须背着手静静地坐着,这个老师很凶,结果全班同学言听计从,我觉得这样的纪律模范班应加上引号。
四、采用集体备课,凸显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六大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实,它也需要教师来遵守,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在备课过程中,同事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统一内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同时又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优势,这也符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五、繁重的授课任务,良好的授课效果
自 03年开学初到04年5月份,我一直都在进行着两天一轮的下乡送教工作,全县十七个乡镇三十五个授课点,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我的工作精神感染了全县千百名中小学教师,我的讲课内容也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和认可。一位小学教师拉着我的手说:"明天我就要上公开课,听完你的讲课,很受启发,有些方面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还有一位老师说:"你在教学中谈到作文要讲求一个真字,教学生写人物要实事求是,不能只写好的一面,其实,我在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弱点,今后我一定改正。"一位刘老师说:"语文教科书中新增的综合实践活动确实很好,它能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希望以后我们在搞活动时,由你来给我们做指导。"……
新理念和新课标的培训工作已暂时告一段落,但它带来的效应到底该有多少?为此,本人也作了一些了解和调查,据说,我县第三实验小学改革力度较大, 03年底,他们已经在学生考核一块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把学生自己认为教成功的一份作品(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及录有作品朗诵、歌曲演唱的磁带装入档案袋中,并把我在讲课中谈到的武汉刘中和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融入到他们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办起了自己的校报,吸收部分学生的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还有的学校,每周都给学生安排了自由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完全可以读他们喜欢的刊物。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如一小的张老师,她在讲《夕照》一文时,事先挑选夕阳西下特别美丽的时刻,带学生去感受,努力实践着新课改的精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只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新课改定会迎来灿烂的曙光。我衷心地期待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