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
(2020-08-26 15:11:05)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备课 |
分类: 教学研究 |
胡发清
我省新一轮继续教育以“ 备好课”为主题的远程培训已经全面启动,通过培训使我对备课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发现我地教师在备课的有效性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认为要使我们的备课形成有效备课,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要充分认识备课的真正价值,不要认为备课乃是耗时耗力.现在许多教师,特别是有数十年教龄的中老年教师认为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已经很熟了,完全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备课笔记上,把备课看作是一种无效劳动.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备课,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优化,就算教材几年不变,但是你的学生是年年在变的,也就是说去年的教学设计未必适合今年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备课不是机器的模子,它是每堂课实施教学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就有所不同.这就证明我们的备课不是一种耗时耗力的无效劳动,它是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要多一些实用少一些形式,不要为应付检查乱抄一气.说实话现在的备课大多都在为应付检查而付出,因为考评考核、晋级评优都要备课,并且要的是”五俯六脏’俱全的精美备课,我曾听过一位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说过,没有板书设计的备课笔记不是好备课笔记.于是教师出于无赖,每一堂课都得从名师那里抄来板书设计让领导欣赏,就连复习课也不例外,我说这才是真正的无效劳动.我认为备课应该是需要什么备什么,没有必要去追求那种面面俱到的花架子备课,其实这种备课是好看不中用,可谓外强中干.这种备课仅适应在书市上出售罢了.
、要有教师自己的灵魂,不要机械模仿盲目套用.出于爱好有时会走走,看看老师们的备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旁边几乎都摆着一本正版的优秀教案,或斩头取尾,或断章取义的“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且美其名曰:参考.其实这备课中完全丧失备课者自己的灵魂,全是他人的东西.别人优秀的做法是可以借鉴,但是这种借鉴必须建立在自己是否能承受的基础上.我这里还有一个笑话,有位学校领导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中体现”远教资源”的使用,这一声令下,教师又不得不搬来自己的救命稻草---课标新教案,其实无论是从技术指数还是从硬件设施都不具备,仅写在备课本上不是为了”作秀”又是为了什么?所以我认为备课要从实际出发,写出适合自己用的做法来.
、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实际,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我们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可以说这是一个通病,这也是我平时经常犯的错误,不考虑学生的起点能力。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起步低,教师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能力,往往是估计过高者多,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这样无效的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通过培训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
、要做到三维目标远近目标并重,不要偏废任何一方。从现行的教师备课中不难发现,传统味仍然很浓,也就是说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只重视近的目标而忽视远的目标。被“考试”牵着鼻子转。这也难怪,现在学校对教师的考评考核都是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所以教师只能面对现实,只能抓住近期目标不放,这样使新课标的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得到实施,给课改带来阻力。我认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在理念上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做到三维目标并重,为社会输送时代需要的人才。
、要重视学的过程,不要只顾教的过程。在备课的环节中我们当教师的都知道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设计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过程。但是在实际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单纯地理解为教的过程,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只顾教师向学生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没有自主权,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了听客。试问这能体现“关注学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吗?我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让教的过程去为学生学的过程服务。
、要创新教学策略思路预设,不要用细化的问题来束缚开放的课堂。当你翻开教师的备课笔记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以“问题系列”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者多。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时,用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有0的亿以上的数怎样读?个级都是0的亿以上的数怎样读?个级、万级都是0的呢?每级末尾有0的怎样读?其他数位有0的怎样读?万级有0的怎样读?……这么多的“怎样读”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连当场听课的老师也被问懵了。这样学生落入了老师课前设计好的圈套,无法自拔。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我在教学以上内容时就改变了做法,先在实际的情景中出现一组具不同特色的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讨论这些数的读法,并准备说说你是怎样读的?感兴趣的还可以将你的读法编成顺口溜。结果在交流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是万以内的数会读的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读法,有些同学还自己编成顺口溜:右起四位来分级,高级读起别忘记,每级读法同个级,亿级读完加个亿,万级读完加个万,个级读完就歇气。
、要坚持写教后反思,不要教后马放南山。现在学校都在强调要写教学反思,但孰不知教师写的是什么,我是一线的教师当然清楚,或是下载,或是传抄。真正写出富有实情的教学反思者寥寥无几。我认为写教学反思不在于多,而在于实,我将教学反思分成六大类:成功篇------写成功做法;遗憾篇-------写失败之处;偶得篇------写教学机智;反馈篇------写学生问题;火花篇------写学生见解;感受篇-------写教后心得。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记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功与过,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剖析,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提升,随之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一句话我们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备课才能形成有效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