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新模式—网络教研
(2020-07-10 17:08:59)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成为当今教研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充分利用网络传递教研信息,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模式,也成为教研员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为什么要开展网络教研)课程改革呼唤网络教研
时代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网络教研从自发的、松散的行为逐步过渡到自觉的、有组织的行为,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重视,认为这是一项可研发的、有效的教研载体和形式。2005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新课程网络教研”建设工程。2005年6月11-12日,全国首次“新课程网络教研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2005年9月28-29日,全国“新课程网络教研”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网络教研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在举措,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还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的教育网站——新思考网。
课改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改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走进课堂。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因此,教研方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于是网络教研应运而生,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亮丽的景点。
二、网络教研的优势
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一般我们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不可能让学科中的教师全部参加,活动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再通过骨干老师的转达,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如时间久远可能遗忘。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所以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人员的限制。
信息容量大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如用传统邮件传递讲座稿、各种试卷,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另外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如课件、各地各校的各种信息,你都无法浏览。如网络中所提供的单元卷、教学案例如果要求教研员通过印刷来发到学校,这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快捷
速度快是网络又一大特点,如我们教研室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我们教师论文获奖的通知,各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等,教师都可以通过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节约时间和经费
网络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而且教师们尤其是乡镇教师不用耽误一天的课参加教研和报销旅差费了。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教研具有信息量大、快捷、节约时间与经费、不受时间与人数限制等优特点,那么我区有没有条件开展网上教研呢?我认为有,而且条件还特别优越。主要体现在:
三.我区开展网上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网络条件:校顽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这一点咱们区已经全部实现。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的办公软件,有专业的维修人员,保证网络的畅通。基本的硬件这我区还不太达标,很多办公室没有配备电脑,但咱们各校都有比较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可以说为开展网上教研提供了基本硬件的保障。
2.软件条件:
(1)政策:在政策上我们绝对没问题,市领导、局领导多次强调网上教研的重要性,并极力支持网上教研。使我们有了坚强的后盾。
(2)教师素质:我认为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观念,教师和教研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适应新的教研模式。接受有关网络教研的培训。现在地理学科的大部分老师都能够上网参与网上教研。
(3)教研氛围:网上教研关键一点也在于此。要想有较浓的教研氛围,就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区现在主要的网上教研是通过咱们进修学校的BBS论坛进行的。自从我任教研员以来,我觉得以下方法可行:呼吁基层学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上教研,同时对不参加的教师给予惩罚。有压力才会能动力。这样才会使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就会将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教师多的学科。
阿城现在基层学校多数都没有这种制度,那么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咱们教研员的身上。我采取的方法除了以往咱们就有的对参加网上教研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外,我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制定详细的网上教研计划(也称网上同步教研)——如本学期地理学科BBS网上教研计划如下:3月份上传阿城区创新教学设计(按本学期教材内容给每位教师规定章节进行设计,教师设计后按时上传.如:(论坛网:我将老师们上传的教学设计设置为固顶,便于老师们参看,并且开学科会时,我没有下发教学设计的要求,而是挂在了地理教研网上,这样老师们就必须上网才能看到)4月份开展地理学科说课大赛,上传说课材料.5月份初上传课后反思和说课反思,5月末上传结业复习题,交流共享.这样教师就必须参加网上教研.
第二步:我认为第一步是诱师深入.如果没有硬性任务有些老师可能到退休都不会参加论坛,现在教师到网上论坛上来了,看到了那么多好的教学资源,可能就被深深的吸引了.那么接下来第二步就是争取做到使老师迷恋网上教研.使老师确实在这项教研活动中得到实惠.那就是在网上解决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鼓励他们将问题发到网上,然后做到及时回贴.(论坛回贴)使老师们从心里接受它、喜欢它、爱上它.也许别的学科人多,问问同事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对地理学科来说几乎每个学校只有一人,根本没有可商量的人,所以网络就成了老师们解决困惑的重要途径.
四、网上教研的主要模式
1.BBS论坛和教研网
咱们现在都在进行的网上教研的主要方式就是BBS论坛和学科教研网,教研员在这里发布最新教研活动信息组织学科交流研讨。教师注册后,通过发帖、回帖、跟帖,可以随时对自己关心的话题发表意见或展开讨论,进行研讨和交流。这是网上教研初兴时的一种基本途径。现在我们仍在沿用,但BBS论坛的即时性差,如果进行网上在线教研很不方便,因此QQ和UC成了人们比较偏爱的第二种网上教研的主要工具。
2.QQ和UC
QQ、UC(两种网络即时联络工具)的兴起和QQ、UC群组功能的出现,为网上教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老师们实现了由一对一的交流走向多对多的交流。利用QQ和UC,几十个用户能够同时在线,相互交流研讨,基本满足了学科教研的需要。随之,QQ、UC成为教研员和老师联络、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介绍QQ和UC的教研功能)
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一利用一种网络工具,教研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QQ或UC交流即时性强,但是内容比较杂乱,不能长久保存,不易于研究的后续开展和深入,而论坛交流的内容易于长期保存,但即时性差。因此从这学期开始我
尝试运用“教研网十BBS论坛十QQ” 的教研形式.即以教研网为依托,以论坛为其础,以QQ或聊天室为即时交流平台的教研形式,弥补了BBS论坛和 QQ两者的不足.现在看来,这种教研形式还是比较理想的.(QQ群组的建立很简单,在这里我就不说了)以我的一次教研为例:(演示:VOD点播)这学期在进修学校的教研网的VOD的点播栏目里挂了一节地理学科<</span>台湾>一节的视频录像,我通知教师在同一时间在线观看,并在QQ里发表自已的观点,教研员可以先在QQ里发布教研主题,然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到一分钟有十几位教师在QQ群组进行在线交流。教师们各抒己见后,我将教师们精彩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在教研网和BBS论坛进行发帖.既保证了教师对问题的持续思考,又为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3.录制视频辅导
上学期我录制了<</span>说课>辅导讲座,(演示)在讲座里不但讲了教师应该怎样说课,从哪些方面进行说课,而且还以一节课为例示范了如何说课.开始录制的时候我还想不录也行,在开学科会时我讲就可以,但经过这么长时间后我发现这咱做法很有必要.首先,事实证明老师们需要这种辅导,地理学科的说课大赛是在评估之后进行的,当时在市区的某所学校评估,在教师论坛时有位老师抽到的题目就是“结合本学科的一节课,说说如何说课”结果这位老师说的就是上这节课的全过程,在咱们苏主任和陈主任的一再提示下,也没有一位老师将怎样说课说清楚.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可能有的老师会说,但不想说.再说地理学科的说课大赛,由于咱们校园网坏了,辅导视频没挂上去,12初说课的时候有的老师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辅导视频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持续使用和反复观看.我以我认为教研员或学科比较优秀的教师录制视频讲座或辅导也是一种很好的网络教研模式.
根据我所了解还有两种网络教研模式我们没有尝试的.一咱是
4.利用博客进行网络教研
我还没有尝试,上学期在新浪开通了博客,由于管理论坛和建设学科网页而一直没有时间精心管理。(介绍我的博客)
博客简介:(以海南省《成长博客》为例)
博客是“Blog”的中文译名,意指网络日志,它通过简单的张贴将个性化的
知识、思想、见闻在互联网上发布共享。
教育博客以其简单易用、即时发布、即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已成为继课件、积件、资源库、教育主题网站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后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
对教师个体来说,基于博客平台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
对学生来说,博客用于对于教学的反馈、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源收集整理等,支持学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成长历程的记录和人生档案。
基于博客平台的网络教研能够突破传统教研活动时空、群体的局限,实现智慧与教学资源的互联与共享,让每一位老师的学习进程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摒弃落后陈旧的思维模式,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创新,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研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建设教育博客平台,构建动态、开放、互动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是今后教研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有效途径。
网络教研的产生,不仅扩大了教研职能,提高了教研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寻找到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发展之路。
网络刚起步,有它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把日常的学科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开展优势互补,把我们的教研工作做得更好。
(枫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