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020-07-08 17:43:4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下面浅谈本人利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些做法。

一、鼓励性的评价,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可以使学生减少疲劳,展开思维的翅膀、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如果教师板着面孔,使师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又怎么能够大胆地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呢?我在上课时,经常是微笑着上完一节课,把笑容带给学生,学生也会回你以笑容,形成良性循环。对学生的表现尽量作出正面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感觉不到讲错的压力。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

2、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位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注视每位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自信心,怀着成功的信念投入学习,从而走向成功。我在课堂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经常用鼓励的、期待的眼神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请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然后作出瞬时的肯定的评价,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适时的鼓励性评价。

一位教育家说过:“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可见鼓励的重要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这里的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即变批评为激励。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学生建立自信。这样的评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开了一次小火车后,一名高个子学生忽然站起来,大声叫:“读错了!xx同学的翘舌音没读准!”xx学生听了马上拉起了脸,闷闷不乐地低下头。这时,我对这名高个子学生说:“你很专心上课,也听得很仔细,能听到同学读错的地方。你也是个热心的同学,能帮助同学纠正读音。请你来读读这个音。”然后,我又请xx同学把字音读准,并引导他:“你很爱学习,而且很虚心。今天你学会了知识,应该感谢谁呀?”xx同学与高个子学生相视一笑,又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二、互换角色的评价,激发创造潜力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例如:我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标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 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帮助性的评价,保护学生探索的热情

我们经常会说,要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有的老师把帮助只理解为给孩子补课。但如果在课堂上就能给孩子以帮助,把孩子的错误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样不是更好吗?有时学生的回答是有错的,当知道自己的答案有错时,发言的学生是比较窘迫的,如何来帮他缓解这样的尴尬呢?如果教师能对于错误答案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如“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做得更好”等评价。帮助学生了解我的回答或是我对这个知识点哪里是理解的,哪里是不足的,然后采取教师点拨或请他倾听别的同学的回答。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记得有一次识字课堂教学中,一名学生尴尬地站着,因为他认不出课文里的生字。学生开始哄笑,有的甚至悄悄地说:“这么容易都不会,真苯!”我微笑着说:“这个字的笔画不少,比较难记,难怪你不会读。可是没关系,让同学帮帮你,我相信你一定会叫出所有生字宝宝的名字。你愿意让哪位好朋友来帮你呢?”这时我已经发现学生紧绷的脸已经舒展开了不少,再请其他学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他听得可认真了。我想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也保护了他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

四、延迟评价,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即时评价是学生发表了一两个见解后,教师就急于作“对或“不对”的评判。这种教师权威性的评判极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助长学生“唯师是从”的依赖性。而延迟评价则屏弃了即时评价“一锤定音”的做法。它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

如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我针对学生提出的“砸破水缸不是很可惜”这一问题询问“还有不砸破缸能救小孩的其他办法吗?”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拿一根竹竿爬到假山上,把竹竿伸进缸里,让孩子抓住它再往上拉。找一条绳子,一头绑住一块石头,把绳子慢慢沉到缸底,孩子抓住绳子,再把绳子拽出来。一个孩子踩在另一个孩子的肩头,用瓢舀出缸里的水。水位降低了,孩子就露出水面。叫几个有力气的人把水缸推倒。……每当学生说出一种办法,我没有做任何判断,只是微微点点头,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最后,我问大家:“这些办法可行吗?”围绕孩子淹在水里时间不能过长进行讨论,师生达成共识: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

其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评价还可以有很多明细的方法如模糊评价评、有声的评价、无声的评价、书面的评价、口头的评价等等。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枫叶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